本實用新型涉及光伏組件制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夠減少冷卻設備及能耗且冷卻效率高的層壓后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及層壓組件堆棧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光伏組件工藝流水線上設有組件層壓工位、組件目檢工位、組件削邊工位、組件裝框工位。組件層壓工位的組件層壓溫度在144℃左右,層壓后組件經(jīng)流水線到達組件目檢工位,通過機械臂夾持翻轉后將組件的玻璃面朝向目檢員做目檢動作;目檢動作完成后組件經(jīng)流水線進入組件削邊工位,根據(jù)工藝參數(shù)要求削邊組件中心點位置溫度在50℃以下時做削邊動作最佳,溫度過高會造成削邊過程中背板面與玻璃面剝離出現(xiàn)組件嚴重質量問題脫層,同時還需要一人檢驗削邊尾料殘留,防止組框夾爆組件;削邊后的組件經(jīng)流水線到達組件裝框工位。
目前,車間通過在傳送流水線上安裝1000Wh風扇增加空氣對流、增加流水線單元延長流轉時間,來達到組件降溫的目的。一方面,流水線設備增加,驅動電機需要相應地增加,提高了設備增加成本和設備維護成本;另一方面,整個生產(chǎn)線上需要較多的冷卻設備,例如需要引入11臺冷卻設備,總功率為172w/臺X11臺=1892W,單位組件生產(chǎn)耗電比增加、且組件自層壓出料到組件削邊工位的冷卻溫度在55℃左右,高于設定的50℃;另外,組件削邊后還需要一人檢驗削邊尾料殘留,整個工序中每條生產(chǎn)線需要2人做目檢。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層壓后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及層壓組件堆棧系統(tǒng),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減少冷卻設備及能耗且冷卻效率高的層壓后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及層壓組件堆棧系統(tǒng)。
為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用以設置在組件層壓工位與組件削邊工位之間的流水線上,所述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包括間隔設置于流水線上的兩個環(huán)形堆棧機構、與至少一個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配合設置的冷卻設備,每一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包括支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可相對所述支架轉動的存儲架、驅動所述存儲架轉動的驅動機構,所述存儲架具有沿其圓周方向間隔設置以存放組件的若干存儲格;所述存儲架轉動時將所述組件從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的一側傳送至另一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包括相對設置的一對所述支架,所述存儲架包括固定于一對所述支架上的轉軸、沿所述轉軸軸向間隔且對稱設置的兩組固定條組,每一所述固定條組包括沿所述轉軸周向間隔設置且沿所述轉軸徑向向外延伸的若干固定條,且相鄰兩個所述固定條之間形成固定插孔,兩組所述固定條組中相對應的兩個所述固定插孔連通并共同形成所述存儲格。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轉軸沿其軸向的長度不小于流水線的寬度,兩組所述固定條組分設于所述流水線的兩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存儲格沿所述存儲架的徑向延伸,且所述存儲格的寬度自所述存儲架周緣向中心逐漸減小。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與所述存儲架固定連接以驅動所述存儲架轉動的驅動齒輪、驅動所述驅動齒輪轉動的電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每個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均設有一個所述驅動齒輪,兩個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的兩個所述驅動齒輪由同一個所述電機通過同步帶驅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兩個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分別為沿組件運輸方向分別靠近組件層壓工位、組件削邊工位的第一環(huán)形堆棧機構、第二環(huán)形堆棧機構,所述冷卻設備與所述第二環(huán)形堆棧機構配合設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冷卻設備為至少一個風扇,所述至少一個風扇設于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的同一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還包括罩設于所述冷卻設備及與其配合設置的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的外側的冷卻房,所述冷卻房具有分別供組件導入、導出所述存儲架的進料口、出料口。
為實現(xiàn)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層壓組件堆棧系統(tǒng),包括沿組件運輸方向依次設置于流水線上的組件層壓工位、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組件削邊工位、組件目檢工位、裝框工位。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可以同時實現(xiàn)組件的傳輸和散熱,一方面通過兩個環(huán)形堆棧機構將所述組件的平面直線運輸轉化為旋轉曲線運輸,延長了運輸路徑和運輸時間,利于散熱;另一方面通過與至少一個環(huán)形堆棧機構配合設置的冷卻設備給傳送至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上的組件實施集中冷卻,冷卻效率高,且無需沿著所述流水線設置較多的冷卻設備,減少了冷卻設備,降低了能耗。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在運輸組件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去除冷卻房后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所示的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中的環(huán)形堆棧機構在運輸組件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所示的環(huán)形堆棧機構和組件于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5是圖3所示的環(huán)形堆棧機構的立體圖。
圖6是圖5所示的環(huán)形堆棧機構的分解圖。
圖7是現(xiàn)有技術中的層壓組件堆棧系統(tǒng)的工藝流程解析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層壓組件堆棧系統(tǒng)的工藝流程解析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1~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100,用以設置在組件層壓工位與組件削邊工位之間的流水線1上,用于傳送層壓后的組件2同時給組件2降溫至組件削邊工位需要的溫度。
所述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100包括間隔設置于流水線1上的兩個環(huán)形堆棧機構3、與至少一個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配合設置的冷卻設備(未圖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冷卻設備與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配合設置”指的是:所述冷卻設備可以但不限于設置于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的周圍、或集成于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上,從而能夠在組件2被傳送至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上時給所述組件2集中降溫。
兩個環(huán)形堆棧機構3分別為沿組件2運輸方向分別靠近組件層壓工位、組件削邊工位的第一環(huán)形堆棧機構31、第二環(huán)形堆棧機構32。所述流水線1具備組件2的升降、傳輸功能,所述流水線2包括將層壓后的組件2傳送至第一環(huán)形堆棧機構31的上流水線11、將第一環(huán)形堆棧機構31上的組件2傳送至第二環(huán)形堆棧機構32上的中流水線12、將第二環(huán)形堆棧機構32上的組件2傳送至組件削邊工位的下流水線13。其中所述上流水線11、所述下流水線13分別與兩側的流水線1之間通過升降高節(jié)流水線(未圖示)連接以輸送組件2;且流水線1采用現(xiàn)有技術中可以匹配使用的任意結構形式的流水線1。圖1~2中給出了一種參考的結構,且為了方便觀察,將圖1中位于兩側的生產(chǎn)線上的組件移開了一定距離;其具體結構于此不再贅述。
每一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包括支架33、固定于所述支架33上且可相對所述支架33轉動的存儲架34、驅動所述存儲架34轉動的驅動機構35,所述存儲架34具有沿其圓周方向間隔設置用于暫時存放組件2的若干存儲格341。所述流水線1上的組件2傳送至所述存儲架34的其中一個所述存儲格341內,所述驅動機構35驅動所述存儲架34轉動時,存儲格341隨之轉動進而將所述組件2從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的一側傳送至另一側。
所述存儲格341沿所述存儲架34的徑向延伸,且所述存儲格341的寬度自所述存儲架34周緣向中心逐漸減小。當其中一個存儲格341與流水線1齊平時,所述組件2在流水線1的帶動下進入該存儲格341,當所述存儲架34轉動時,所述組件2隨之向上轉動而不會跌落,經(jīng)過一個半圓形的運動軌跡后與另一側的流水線1齊平,此時組件2可在流水線1的帶動下脫離所述存儲格341,并繼續(xù)向下個工位運輸。
具體地,組件2在所述上流水線11的驅動下移動至所述第一環(huán)形堆棧機構31的其中一個所述存儲格341內;所述驅動機構35驅動所述存儲架34轉動時,所述存儲格341內的組件2隨之轉動經(jīng)過半圓后與所述中流水線12平齊,此時組件2的玻璃面翻轉至上側,所述中流水線12帶動組件2脫離所述存儲格341到達中流水線12上,完成了組件2從上流水線11傳送至中流水線12的過程。
組件2在中流水線12的帶動下傳送至所述第二環(huán)形堆棧機構32的一個所述存儲格341內,所述驅動機構35驅動所述存儲架34轉動時,所述存儲格341內的組件2隨之轉動至與下流水線13平齊,此時組件2的玻璃面翻轉至下側回歸到原來的放置狀態(tài)便于后續(xù)削邊,所述下流水線13帶動組件2脫離所述存儲格341到達下流水線13上,完成了組件2從中流水線12傳送至下流水線13的過程。
通過兩個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將所述組件2的平面直線運輸轉化為立體的旋轉曲線運輸,且所述存儲架34能夠做到組件2先進先出緩存堆棧功能,從而在占地面積不變的前提下延長了運輸路徑和運輸時間,或者在運輸路徑和運輸時間不變的前提下,使得整個生產(chǎn)線1減小了占地面積;同時組件2翻轉至玻璃朝向的正常狀態(tài)。
本實施例中,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包括相對設置的一對所述支架33,所述存儲架34包括可轉動地固定于一對所述支架33上的轉軸342、沿所述轉軸342的軸向間隔且對稱設置的兩組固定條組,每一所述固定條組包括沿所述轉軸342的周向間隔設置且沿所述轉軸342徑向向外延伸的若干固定條343,且相鄰兩個所述固定條343之間形成固定插孔344,兩固定條組中相對應的兩個固定插孔344連通并共同形成存儲格341。傳送組件2時,組件2的兩側分別卡在兩組固定條組中相對應的兩個固定插孔344內,所述組件2的中間部分懸空,便于散熱。
具體地,所述支架33呈三角形且其頂端具有固定孔331,所述轉軸342包括位于其兩端以能夠配合伸入到所述固定孔331內的固定件3421以及位于兩個固定件3421內且直徑大于所述固定件3421的固定部3422,所述固定條343插設在所述固定部3422上靠近所述固定件3421的位置處,也可以理解為兩組固定條組分別固定于所述轉軸342沿其軸向的兩端。所述支架33與所述存儲架34裝配時,兩個所述固定件3421從兩個所述支架33的內部插入到所述固定孔331內,所述固定條343位于兩個所述支架33內側,而所述驅動機構35從所述支架33的外側固定連接并作用于所述固定件3421以驅動所述存儲架34轉動。
進一步地,所述轉軸342沿其軸向的長度不小于所述流水線1的寬度,兩個所述固定條組分設于所述流水線1的兩側。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流水線11、中流水線12、下流水線13均伸入到兩組所述固定條組中間且靠近所述轉軸342,組件2被運輸至上流水線11后隨其移動至組件2的兩側分別卡在兩組所述固定條組中相對應的兩個固定插孔344內,也即所述組件2進入到所述存儲格341內;所述存儲架34轉動180°后,前述組件2落在中流水線12上并隨其移動脫離所述存儲格341。所述第二環(huán)形堆棧機構32對組件2的傳送方式與所述第一環(huán)形堆棧機構31相同,于此不再贅述。
所述驅動機構35包括與所述固定件3421固定連接的驅動齒輪351、驅動所述驅動齒輪351轉動的電機(未圖示)。每個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均設有一個所述驅動齒輪351,兩個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的兩個所述驅動齒輪351由同一個所述電機通過同步帶驅動。
根據(jù)制程節(jié)拍需求、冷卻裝置制冷量和組件2測試前保溫要求的三組條件數(shù)據(jù)要求,將冷卻設備與至少一個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配合設置,集中給位于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上的組件2降溫。每個所述組件2在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上并隨其轉動時一直可以被降溫,且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上可以暫存若干所述組件2,所述冷卻設備可以同時給若干位于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上的組件2降溫,提高了冷卻效率,從而無需沿著所述流水線1設置較多的冷卻設備,減少了冷卻設備的使用數(shù)量,進一步減少了冷卻設備的總能耗。
本實施例中,冷卻設備與所述第二環(huán)形堆棧機構32配合設置,所述冷卻設備為至少一個風扇,且所述至少一個風扇設置于所述第二環(huán)形堆棧機構32的同一側,風向相同,能更好地給組件2降溫。例如,采用6個風扇,6個風扇設置于所述第二環(huán)形堆棧機構32的同一側,沿著所述轉軸342的軸向吹風,給組件2降溫。當然,所述冷卻設備也可以為其他能夠給組件2降溫的設備,其排布方式可以根據(jù)制冷方式做適應性調整;或者所述冷卻設備與所述第一環(huán)形堆棧機構31配合設置;或者所述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100包括與兩個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配合設置的冷卻設備;以實現(xiàn)上述目的。
進一步地,所述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100還包括罩設于所述冷卻設備及與其配合設置的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的外側的冷卻房4,所述冷卻房4具有分別供組件2導入、導出所述存儲架34的存儲格341的進料口、出料口。所述冷卻設備為至少一個風扇時,至少一個風扇設置于所述冷卻房4的同一面上。
請對比參閱圖7和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還將上述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100設置于組件層壓工位、組件削邊工位之間的流水線1上形成一種新的層壓組件堆棧系統(tǒng),具體包括沿組件2運輸方向依次設置于流水線1上的組件層壓工位、上述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100、組件削邊工位、組件目檢工位、裝框工位。
通過上述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100,利用小空間和小能耗,延長了組件2的傳送距離和傳送時間,且有效地將組件2溫度降低到了50度以下,達到了組件削邊工位和裝框工位的溫度參數(shù)要求,從而可以將組件削邊工位前移至組件目檢工位前,將檢驗削邊尾料殘留增加到翻轉目測范圍內,每條生產(chǎn)線每天只需要一個人進行目檢即可,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節(jié)省了一個人。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組件堆棧集中冷卻系統(tǒng)100,通過兩個環(huán)形堆棧機構3可在占地面積不變的前提下延長了運輸路徑和運輸時間,同時通過與至少一個環(huán)形堆棧機構3配合設置的冷卻設備給位于所述環(huán)形堆棧機構3上的組件2實施集中冷卻,從而無需沿著所述流水線1設置較多的冷卻設備,減少了冷卻設備,降低了能耗。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