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防水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阻燃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防水卷材主要是用于建筑墻體、屋面以及隧道、公路、垃圾填埋場等處,起到抵御外界雨水、地下水滲漏的一種可卷曲或卷曲成卷狀的柔性建材產(chǎn)品,對整個工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xiàn)有的防水卷材,一旦表面落上植物的種子,植物的種子在防水卷材上生長,就會造成植物根系穿刺過防水卷材,造成建筑墻體、屋面或者隧道的滲漏現(xiàn)象。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阻燃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及其制備方法,用于提高防水卷材的耐穿刺能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阻燃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該防水卷材從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隔離層、第一瀝青層、第一胎基層、第二瀝青層和第二隔離層,其中,第一瀝青層和第二瀝青層的組成相同,第一瀝青層和第二瀝青層為耐穿刺瀝青層。
可選地,第一瀝青層和第二瀝青層的組成,按重量份數(shù)計算,包括:瀝青32~36份;SBS 41~60份;HDPE10~20份;PP10~20份;耐遷移增塑劑10~13份;樹脂2~8份;阻燃劑3~6份;ZnO10~40份;化學阻根劑1.0~1.2份。
可選地,瀝青包括100#道路瀝青和60#道路瀝青,100#道路瀝青和60#道路瀝青的重量混合比例為4:6。
可選地,第一胎基層的材料為聚酯纖維、玻璃纖維或聚酯纖維與玻璃纖維的混合物。
可選地,防水卷材的厚度為3mm~5mm。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防水卷材,在現(xiàn)有防水卷材的基礎上,對現(xiàn)有的瀝青層進行改性,使得防水卷材在使用過程中的阻燃性、耐穿刺程度得到提高,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程度。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阻燃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將第一胎基層展開;
步驟S2、將第一瀝青層和第二瀝青層按照重量份數(shù)為:瀝青32~36份;SBS 41~60份;HDPE10~20份;PP10~20份;耐遷移增塑劑10~13份;樹脂2~8份;阻燃劑3~6份;ZnO10~40份;化學阻根劑1.0~1.2份進行配制;
步驟S3、使第一胎基層通過浸油槽,進行瀝青預浸漬;
步驟S4、使預浸后的第一胎基層通過涂油槽,進行第二次瀝青浸漬,在第一胎基層的上表面形成第一瀝青層,第一胎基層的下表面形成第二瀝青層;
步驟S5、在第一瀝青層遠離胎基層的一面上形成第一隔離層,在第二瀝青層遠離胎基層的一面上形成第二隔離層;
步驟S6、對步驟S5后形成的結構進行輥壓及輥筒冷卻,形成瀝青帶材;
步驟S7、對噴涂后的瀝青帶材進行烘干,收卷。
可選地,第一胎基層的材料為聚酯纖維、玻璃纖維或聚酯纖維與玻璃纖維的混合物。
可選地,瀝青包括100#道路瀝青和60#道路瀝青,100#道路瀝青和60#道路瀝青的重量混合比例為4:6。
可選地,步驟S7中,對噴涂后的瀝青帶材進行烘干時,烘干溫度為55~75℃。
可選地,防水卷材的厚度為3mm~5mm。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多層防水卷材的制備方法,形成的防水卷材從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隔離層、第一瀝青層、第一胎基層、第二瀝青層和第二隔離層,第一瀝青層和第二瀝青層為耐穿刺瀝青層。因此,通過對現(xiàn)有的瀝青層進行改性,使得防水卷材在使用過程中的阻燃性、耐穿刺程度得到提高,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程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申請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阻燃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第一隔離層;2—第一瀝青層;3—第一胎基層;4—第二瀝青層;5—第二隔離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阻燃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阻燃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防水卷材從上到下依次包括:第一隔離層1、第一瀝青層2、第一胎基層3、第二瀝青層4和第二隔離層5。其中,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的組成相同,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為耐穿刺瀝青層。
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防水卷材,對現(xiàn)有的防水卷材的瀝青層進行改性,使得防水卷材在使用過程中的阻燃性、耐穿刺程度得到提高,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程度。
可選地,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為平整結構,可以與第一隔離層1、第一胎基層3以及第二隔離層5進行很好的貼合。
優(yōu)選地,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的組成,按重量份數(shù)計算,包括:瀝青32~36份;SBS 41~60份;HDPE10~20份;PP10~20份;耐遷移增塑劑10~13份;樹脂2~8份;阻燃劑3~6份;ZnO10~40份;化學阻根劑1.0~1.2份。化學阻根劑為氧化銅粉末。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的配制溫度為210℃~230℃。瀝青、SBS、HDPE和PP在高溫混合下,將耐遷移增塑劑、樹脂、阻燃劑、ZnO、化學阻根劑加入到混合物中,得到分散均勻的高強度混合物?;瘜W阻根劑和ZnO的加入,使得混合物的粘度提高、改善了混合物的高溫穩(wěn)定性、阻燃性、增大了瀝青的韌性,同時,混合物中存在了定量的金屬離子,使得瀝青層的耐穿刺程度得到提高,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程度。
示例性地,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按照重量份數(shù):瀝青34份;SBS50份;HDPE10份;PP20份;耐遷移增塑劑10份;樹脂6份;阻燃劑5份;ZnO22份;化學阻根劑1份進行配制時,所得的混合物組成的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的耐穿刺程度效果較好。
優(yōu)選地,瀝青包括100#道路瀝青和60#道路瀝青,100#道路瀝青和60#道路瀝青的重量混合比例為4:6。100#瀝青和60#瀝青的軟化點溫度高,其中60#瀝青的軟化點溫度高于100#瀝青,通過試驗人員的多次試驗得出100#道路瀝青和60#道路瀝青的重量混合比例為4:6,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的性能較好。
可選地,第一胎基層3的材料為聚酯纖維、玻璃纖維或聚酯纖維與玻璃纖維的混合物。
可選地,防水卷材的厚度為3mm~5mm,與現(xiàn)有的防水卷材的厚度基本保持一致。
本發(fā)明的阻燃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一方面,在改性瀝青層加入了SBS、HDPE、PP,使得防水卷材的阻燃性、耐候性得到改善,延長了防水卷材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在改性瀝青層中加入了ZnO和化學阻根劑,使得瀝青層的耐穿刺程度得到提高,改善了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實施例二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阻燃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包括:
步驟S1、將第一胎基層3展開;
步驟S2、將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按照重量份數(shù)為:瀝青32~36份;SBS 41~60份;HDPE10~20份;PP10~20份;耐遷移增塑劑10~13份;樹脂2~8份;阻燃劑3~6份;ZnO10~40份;化學阻根劑1.0~1.2份進行配制;
步驟S3、使第一胎基層3通過浸油槽,進行瀝青預浸漬;
步驟S4、使預浸后的第一胎基層3通過涂油槽,進行第二次瀝青浸漬,在第一胎基層3的上表面形成第一瀝青層2,第一胎基層3的下表面形成第二瀝青層4;
步驟S5、在第一瀝青層2遠離胎基層的一面上形成第一隔離層1,在第二瀝青層4遠離胎基層的一面上形成第二隔離層5;
步驟S6、對步驟S5后形成的結構進行輥壓及輥筒冷卻,形成瀝青帶材;
步驟S7、對噴涂后的瀝青帶材進行烘干,收卷。
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阻燃型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的制備方法,形成的防水卷材從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隔離層1、第一瀝青層2、第一胎基層3、第二瀝青層4和第二隔離層5,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的防水卷材,對現(xiàn)有的防水卷材的瀝青層進行改性,使得防水卷材在使用過程中的阻燃性、耐穿刺程度得到提高,提高了防水卷材的防水程度。
可選地,本發(fā)明的第一胎基層3的材料為聚酯纖維、玻璃纖維或聚酯纖維與玻璃纖維的混合物。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的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中的瀝青,包括100#道路瀝青和60#道路瀝青,100#道路瀝青和60#道路瀝青的重量混合比例為4:6,重量混合比例為4:6時,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的性能較好。
可選地,步驟S6中的輥壓為光面輥壓,即通過光面輥壓代替?zhèn)鹘y(tǒng)的壓花壓輥,使第一隔離層1及第二隔離層5的表面形成平整的結構。
可選地,本申請的防水卷材的厚度為3mm~5mm,與現(xiàn)有的防水卷材的厚度基本保持一致。示例性地,第一隔離層1和第二隔離層5的厚度范圍為0.2mm~0.4mm;第一胎基層3的厚度范圍為0.8~1.4mm;第一瀝青層2和第二瀝青層4的厚度范圍為0.8mm~1.4mm。
優(yōu)選地,第一隔離層1、第一瀝青層2、第一胎基層3、第二瀝青層4、和第二隔離層5的厚度分別為:0.3mm、1.2mm、1.0mm、1.2mm、0.3mm時,本申請的防水卷材的耐穿刺效果最佳。
可選地,當上述步驟S7中的烘干溫度為55℃~75℃時,可以使得防水卷材迅速烘干,快速地成型為防水卷材。
盡管已描述了本申請的優(yōu)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nèi)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chuàng)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yōu)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請范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申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申請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申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申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nèi),則本申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