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兒童感冒咳嗽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兒童感冒咳嗽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0002] 兒童感冒是一種最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多表現(xiàn)為由感冒引起的發(fā)熱、咳嗽、鼻塞 等癥狀,通常會由于用藥或治療不當(dāng)造成短時間內(nèi)反復(fù)多次感冒。兒童感冒一般可以分為 風(fēng)寒型和風(fēng)熱型。風(fēng)寒型主要表現(xiàn)為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一般癥狀外,還具有畏寒、低 熱、無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痰、咽喉疼痛、喜熱飲、苔薄白等特點(diǎn);而風(fēng)熱型除了有 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一般癥狀外,還有發(fā)熱重、痰粘稠呈黃色、苔黃等特點(diǎn)。
[0003] 由于西藥無法徹底根治反復(fù)感冒、咳嗽、鼻塞癥狀,兒童患者通常一次感冒咳嗽剛 有所緩解,又重復(fù)感染導(dǎo)致二次感冒,尤其是寒冬季節(jié),由于兒童抵抗力弱、免疫力差,導(dǎo)致 許多兒童因擔(dān)心受寒而不敢出門,大大影響了兒童的健康發(fā)展,降低了生活質(zhì)量。中藥具有 副作用小、療效好等特點(diǎn),因此很受人們的青睞。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shù)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治療兒童感冒咳嗽的中藥。
[0005]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
[0006] -種用于治療兒童感冒咳嗽的中藥,原料組成中含有以下重量配比:黃芪 14-18g,炒白術(shù)9-12g,茯苓10-15g,荊芥4-8g,防風(fēng)7-10g,雙花10-15g,魚腥草8-15g,生 地8-12g,辛夷8-12g,桔梗5-10g,清半夏6-10g,陳皮8-15g,炙百部8-12g,浙貝8-15g,生 甘草8-16g,石菖蒲8-10g,羅漢果7-15g,山海螺6-20g和金果欖2-10g。
[0007] 在上述技術(shù)方案的基礎(chǔ)上,本發(fā)明還可以做如下優(yōu)選。
[0008] -種用于治療兒童感冒咳嗽的中藥,原料組成中含有以下重量配比:黃芪15g,炒 白術(shù)l〇g,茯苳l〇g,荊芥5g,防風(fēng)8g,雙花15g,魚腥草10g,生地10g,辛夷8g,桔梗8g,清半 夏8g,陳皮10g,炙百部10g,浙貝10g,生甘草10g,石菖蒲8g,羅漢果9g,山海螺7g和金果 欖3g。
[0009] 所述用于治療兒童感冒咳嗽的中藥的制備方法,步驟如下:
[0010] ⑴將黃芪14-18g,炒白術(shù)9-12g,茯苓10-15g,荊芥4-8g,防風(fēng)7-10g,雙花 l〇-15g,魚腥草8-15g,生地8-12g,辛夷8-12g,桔梗5-10g,清半夏6-10g,陳皮8-15g,炙百 部8-12g,浙貝8-15g,生甘草8-16g,石菖蒲8-10g,羅漢果7-15g,山海螺6-20g和金果欖 2-10g放入容器內(nèi),加入其6倍量水先浸泡30分鐘,再用武火煎煮至沸騰,然后文火再煎煮 20分鐘,過濾得第一次煎煮液;
[0011] (2)將步驟(1)過濾后的藥渣再加入藥渣量四倍量的水,武火煎煮至沸騰再用文 火煎煮10分鐘,過濾得第二次煎煮液;
[0012] (3)將步驟(1)和步驟(2)的兩次煎煮液合并,分早晚兩次服用。
[0013]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中藥使用的各藥材之間無配伍禁忌,充分利用各 組分的藥物活性,能夠快速去除發(fā)寒、發(fā)熱、頭身皆痛、經(jīng)風(fēng)、感冒發(fā)熱帶來的全身疼痛等癥 狀,且長期服用對二通無副作用,安全性高。
[0014] 本發(fā)明的理論依據(jù)是:
[0015] 黃芪:來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干燥根。性味:甘、微溫,歸脾、肺 經(jīng)。功效:健脾補(bǔ)中、升陽舉陷、益衛(wèi)固表、利尿、托毒生肌。主治脾氣虛、肺氣虛、氣虛自汗、 氣血虧虛、痹證。
[0016] 炒白術(shù):來源于菊科植物白術(shù)的干燥根莖。性味:甘、苦、溫,歸脾胃經(jīng)。功效:健 脾益氣、燥濕利尿、止汗、安胎。主治脾氣虛、氣虛自汗、脾虛胎動不安。
[0017] 茯苓:來源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jīng)。功 效: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主治:水腫、痰飲、脾虛泄瀉、心悸失眠。
[0018] 荊芥:來源于唇形科植物荊芥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辛、微溫。歸肺、肝經(jīng)。功 效:祛風(fēng)解表、透疹消瘡、止血。主治:外感表證、麻疹不透、瘡瘍初起兼有表證,炒炭有止血 作用。
[0019] 防風(fēng):來源于傘形科植物防風(fēng)的根。性味:辛、甘、微溫,歸膀胱、肝、脾經(jīng)。功效: 祛風(fēng)解表、勝濕、止痛、止痙。主治:外感表證、風(fēng)疹瘙癢、風(fēng)濕痹痛、破傷風(fēng)、脾虛濕盛清陽不 升所致泄瀉。
[0020] 雙花:來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性味:甘、寒,歸肺、心、 胃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fēng)熱。主治:癰腫疥瘡、外感風(fēng)熱、溫病初起、熱毒血痢、咽喉腫 痛。
[0021] 魚腥草:來源于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全草。性味:辛、微寒,歸肺經(jīng)。功效:清 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清熱止痢。主治:肺癰吐膿、肺熱咳嗽、熱毒瘡毒、濕熱淋證、濕 熱瀉痢。
[0022] 生地:來源于玄參科植物地黃的新鮮或干燥塊根。性味:甘、苦、寒,歸心、肝、腎 經(jīng)。功效: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主治:熱入營血、舌絳煩渴、斑疹吐衄、陰虛內(nèi)熱、骨蒸勞熱、 津傷口渴。
[0023] 辛夷:來源于木蘭科植物望春花、玉蘭或武當(dāng)玉蘭的干燥花蕾。功效:發(fā)散風(fēng)寒、 通鼻竅。
[0024] 桔梗:來源于桔??浦参锝酃5母稍锔P晕叮嚎?、辛、平,歸肺經(jīng)。功效:宣肺、祛 痰、利咽、排膿。主治:咳嗽痰多、胸悶不暢、咽喉腫痛、失音、肺癰吐膿、癃閉、便秘。
[0025] 清半夏:來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塊莖。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jīng)。功效: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主治:濕痰、寒痰證、嘔吐、心下痞、結(jié)胸、梅核氣、癭瘤、痰核 等。
[0026] 陳皮:來源于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果皮。性味:辛、苦、溫,歸 脾、肺經(jīng)。功效: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主治:脾胃氣滯嘔吐、呃逆證、濕痰、寒痰咳嗽。
[0027] 炙百部:來源于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qū)θ~百部的干燥塊根。性味: 甘、苦、微溫,歸肺經(jīng)。功效:潤肺止咳、殺蟲滅虱。主治: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癆咳嗽、蟯 蟲、頭虱等。
[0028] 浙貝:來源于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干燥鱗莖。性味:苦、寒。功效:清熱化痰、散結(jié) 消癰。主治:風(fēng)熱、痰熱咳嗽、瘰癘、肺癰等。
[0029] 生甘草:來源于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干燥的根及根莖。性味:甘、 平,歸心、肺、脾、胃經(jīng)。功效:補(bǔ)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主治心 氣不足、脈結(jié)代、心動悸、脾氣虛證、咳喘、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熱毒瘡瘍、咽喉痛等。
[0030] 石菖蒲:來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莖。性味:辛、苦、溫,歸心、胃經(jīng)。功 效:開竅醒神、化濕和胃、寧神益志。主治:痰蒙清竅、神志昏迷、濕阻中焦、脘腹痞滿、脹悶 疼痛、健忘失眠、耳聾、耳鳴、聲音嘶啞等。
[0031] 羅漢果:來源于萌蘆科羅漢果的干燥果實(shí)。性味:甘、涼,歸肺、大腸經(jīng)。功效:清 熱潤肺、化痰、止咳、潤腸。主治:肺熱痰多咳嗽;咽喉炎;扁挑體炎;急性胃炎;便秘。
[0032] 山海螺:來源于桔??浦参镅蛉榈母稍锔P晕叮何陡?、辛、平,歸脾、肺經(jīng)。功效: 消腫,解毒,排膿,祛痰。主治:頭痛、肺癰、瘡癤腫毒、喉蛾,腸癰,腫毒,瘰疬等。
[0033] 金果欖:來源于防己科植物青牛膽或金果欖的干燥塊根。性味:苦,寒。歸肺、大腸 經(jīng)。功效:清熱解毒,利咽止痛。主治:用于咽喉腫痛、癰疽疔毒、泄瀉、痢疾、脘腹熱痛等。
[0034] 下面結(jié)合臨床實(shí)驗(yàn)數(shù)據(jù)說明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