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述加強梁17的開口方向均朝向內模板通道的內部。
[0034]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加強梁17是與側板12縱向貼合的,因此,其整體形狀與側板12的形狀最好是一致的。如圖2和3所示,所述側板12的頂斜面121是呈斜面的,因此,加強梁17的頂部172也有相應的一段是傾斜的。所述側板12的底斜面122是呈斜面的,則加強梁17的底部173也有相應的一段是傾斜的。
[003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所述內模板I還包括頂板支撐桿14和橫梁支撐桿15,所述頂板支撐桿14固定于頂板11的內表面,所述橫梁支撐桿15固定于側板12的內表面,所述卸模絲杠16的兩端分別與頂板支撐桿14、橫梁支撐桿15相連。
[0036]參見圖4,其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機械化組裝模板的頂板支撐桿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所述頂板支撐桿14呈工字型,其上表面141與頂板11的內表面貼合,其下表面142與卸模絲杠16的一端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頂板支撐桿14的下表面通過頂板連接片143與卸模絲杠16的一端連接。需要說明的是,所述頂板支撐桿14的下表面可以設置多個頂板連接片143,每個頂板連接片143對應于一個卸模絲杠16,每個頂板連接片143分別與卸模絲杠16相連。
[0037]更為優(yōu)選地,所述頂板連接片143上設有開孔,而且該頂板連接片143與頂板支撐桿14的下表面基本垂直,以便于頂板支撐桿14與卸模絲杠16的端部牢固地連接。
[0038]參見圖5,其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機械化組裝模板的橫梁支撐桿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橫梁支撐桿15呈空心的四邊形,其一個側面151與側板12的內表面貼合,該側面151的相鄰側面152與卸模絲杠16的另一端連接。
[0039]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所述橫梁支撐桿15的側面152上設置有橫梁連接片153,所述橫梁支撐桿15通過橫梁連接片153與卸模絲杠16的另一端連接。優(yōu)選地,所述橫梁支撐桿15的側面152上間隔地設置有多個橫梁連接片153,每個橫梁連接片153分別與卸模絲杠16相連。更為優(yōu)選地,所述橫梁連接片153上設有開孔,而且該橫梁連接片153與橫梁支撐桿15的表面基本垂直,以便于橫梁支撐桿15與卸模絲杠16的端部牢固地連接。
[0040]較佳地,所述橫梁連接片153和/或頂板連接片143的頂部是呈圓弧狀的。
[0041]需要說明的是,在側板12的內表面上固定連接有若干根加強梁17的實施例中,所述橫梁支撐桿15的側面151實際上是與加強梁17固定連接的。
[0042]參見圖6,其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頂板與側板在連接處的結構示意圖。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頂板11在其與側板12連接處的表面設置有頂板轉片19,所述側板12在其與頂板11連接處的表面設置有側板轉片20,所述頂板轉片19和側板轉片20上均開有通孔,連接軸18穿過頂板轉片19上的通孔和側板轉片20上的通孔,從而使側板12能夠以連接軸18為中心轉動。
[0043]可選地,所述頂板11在其與側板12連接處的表面間隔地設置有多個頂板轉片19。較佳地,所述多個頂板轉片19可以均勻分布,以提高側板12在旋轉時的穩(wěn)定性,也使整個內模板I更加穩(wěn)固,在卸模和裝模時也更加省力。更為優(yōu)選地,所述頂板轉片19垂直于該連接表面,使側板12的轉動更加順滑。
[0044]相應地,也可以在所述側板12在其與頂板11連接處的表面設置多個側板轉片20。較佳地,所述多個側板轉片20可以均勻分布,以提高側板12在旋轉時的穩(wěn)定性,也使整個內模板I更加穩(wěn)固,在卸模和裝模時也更加省力。更為優(yōu)選地,所述側板轉片20垂直于該連接表面,以使側板12的轉動更加順滑。
[004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所述頂板轉片19和側板轉片20交錯地穿過所述連接軸18,即相鄰的頂板轉片19之間設置有一個側板轉片20。
[004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較佳實施例,所述頂板轉片19與側板轉片20 —對一地貼合安裝。如圖6所示,頂板轉片19的下表面與側板轉片20的上表面相互貼合。當然,這種貼合是活動,當側板12轉動時,頂板轉片19與側板轉片20的貼合位置會隨之改變,只要保證兩者有貼合即可。如此,可以使頂板轉片19與側板轉片20之間相互受力,從而提高整個內模板I的穩(wěn)定性。
[0047]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將模板機械化,采用工廠化預制生產,現(xiàn)場裝配式安裝,可以大大縮短施工周期,并且該模板可重復利用,生產速度明顯提升,而且操作方便,質量可把控性強,安全隱患大大降低。而且,采用鋼模板預制,生產箱涵一致性,標準化程度高,能有效保證質量,箱涵泄洪能力強,圬工量小,結構輕巧,便于預制拼裝。
[0048]由此可見,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具有結構簡單、實用、牢固的優(yōu)點,通過在內模板上設置卸模單元,便于安裝和卸除內模版,使鋼模板組裝的施工周期大大縮短,節(jié)約方涵制作及安裝時間、降低成本的模具,模數(shù)化機械化鋼模,適合工廠預制生產。
[0049]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機械化組裝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內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內模板位于所述外模板的內側,并與所述外模板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該距離用于澆筑混凝土; 其中,所述內模板包括頂板、分別位于所述頂板兩側的側板、位于所述頂板對面的卸模支撐桿、以及可伸縮的卸模絲杠,所述頂板的兩側通過連接軸與側板的頂部活動連接,所述頂板在其與側板連接處的表面設置有頂板轉片,所述側板在其與頂板連接處的表面設置有側板轉片,所述頂板轉片和側板轉片上均開有通孔,連接軸穿過所述頂板轉片上的通孔和側板轉片上的通孔,從而使所述側板能夠以連接軸為中心轉動;所述卸模支撐桿的兩端分別用于頂住兩側的側板,所述卸模絲杠的一端與頂板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側板的內表面固定連接。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的頂部向內彎折形成頂斜面,所述頂斜面相對于側板的彎折角度為60?80度,所述側板的底部向內彎折形成底斜面,所述底斜面相對于側板的彎折角度為30?60度,且所述頂斜面的面積大于底斜面的面積。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兩個側板、卸模支撐桿圍成多邊形的內模板通道,卸模支撐桿的數(shù)量為至少2根,并沿著內模板通道的水平方向均勻地分布在兩個側板之間。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模支撐桿位于所述內模板的底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模支撐桿有多根,均勻地分布在內模板通道中,而且所有卸模支撐桿均位于同一水平面。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模板還包括頂板支撐桿和橫梁支撐桿,所述頂板支撐桿固定于頂板的內表面,所述橫梁支撐桿固定于側板的內表面,所述卸模絲杠的兩端分別與頂板支撐桿、橫梁支撐桿相連。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支撐桿呈工字型,其上表面與頂板內表面貼合,其下表面與卸模絲杠的一端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板支撐桿的下表面通過頂板連接片與卸模絲杠的一端連接,所述頂板連接片與頂板支撐桿的下表面垂直。
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支撐桿呈空心的四邊形,其一個側面與側板的內表面貼合,該側面的相鄰側面與卸模絲杠的另一端連接。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機械化組裝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橫梁支撐桿通過橫梁連接片與卸模絲杠的另一端連接,所述橫梁連接片與橫梁支撐桿的表面垂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械化組裝模板,包括內模板和外模板,所述內模板位于所述外模板的內側,并與外模板之間具有一定的距離,該距離用于澆筑混凝土;內模板包括頂板、分別位于頂板兩側的側板、位于頂板對面的卸模支撐桿、以及可伸縮的卸模絲杠,卸模支撐桿的兩端分別用于頂住兩側的側板,卸模絲杠的一端與頂板的內表面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側板的內表面固定連接;頂板的兩側通過連接軸與側板的一端活動連接,側板能夠以連接軸為中心轉動。該機械化組裝模板具有結構簡單、實用、牢固的優(yōu)點,通過在內模板上設置卸模單元,便于安裝和卸除內模版,使鋼模板組裝的施工周期大大縮短,節(jié)約方涵制作及安裝時間、降低成本的模具,模數(shù)化機械化鋼模,適合工廠預制生產。
【IPC分類】E01F5-00
【公開號】CN204385635
【申請?zhí)枴緾N201420867933
【發(fā)明人】方厚春
【申請人】北京利建恒高新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6月10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