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紗線形成元件在其筒形部段的區(qū)域中具有外周面,從而得到由流入到渦流室中的空氣所產(chǎn)生的渦旋空氣的最佳角速度。較小的直徑會最終導致較高的角速度,而大于14 mm的外徑會導致纖維的不充分彎曲,且因此導致有故障的保護性搓捻。
[0020]尤其有利的是,抽出通道在渦流室的區(qū)域中具有入口嘴部,以用于待被拉出所述禍流室的粗紗,所述入口嘴部具有在4 mm和12 mm之間、優(yōu)選地在6 mm和8 mm之間的直徑。在前述直徑極限值內(nèi),在紗線形成元件的入口嘴部的區(qū)域中出現(xiàn)尤其有利的空氣流,這使得外部纖維末端的僅一部分被捕獲并且以期望強度圍繞實際纖維芯部纏繞。然而如果所述直徑小于4_,則這逐漸地進入從常規(guī)噴氣式紡紗已知的范圍,這會得到相對強韌的紗線,所述紗線僅有條件地適合用作粗紗。然而如果選擇大于12 _的直徑,則經(jīng)由空氣噴嘴供應的空氣的空氣壓力必須顯著地增加以便確保渦流室內(nèi)的必要渦旋空氣流,這是因為流入空氣的一部分經(jīng)由紗線形成元件的入口嘴部離開渦流室,而不會有助于渦流形成。因此在原理上還可能利用具有其直徑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外的入口嘴部的紗線形成元件來制造粗紗。但是,當直徑與從常規(guī)噴氣式紡紗已知的值(在0.5 mm和最大2.0 mm之間)顯著地偏離時,僅能夠制造尤其有利的粗紗,所述粗紗的特征在于,纖維的一部分圍繞居中設置的芯部纖維被纏繞為纏繞纖維(且由此提供具有保護性搓捻的粗紗),其中纏繞纖維的該部分和強度僅足夠高以致在后續(xù)紡紗過程中仍可能實現(xiàn)粗紗的期望牽伸。
【附圖說明】
[0021]在下述示例性實施例中描述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紡紗準備機械的示意圖;
圖2示出了沿圖3中的截面B-B’截取的紡紗站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3示出了沿圖2中的截面A-A’截取的紡紗站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4示出了沿圖3中的截面C-C’截取的圖2中的部分F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5示出了沿圖8中的截面H-H’截取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紡紗站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6示出了沿圖8中的截面H-H’截取的由圖5中的線K表示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紡紗站的截面圖的一部分;
圖7示出了沿圖8中的截面G-G’截取的由圖5中的部分K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8示出了沿圖8中的截面J-J’截取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紡紗站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9示出了對應于圖6的視圖,添加了角度尺寸;
圖10示出了對應于圖7的視圖,添加了角度尺寸;以及圖11至13示出了對應于圖6的視圖,添加了多個尺寸。
【具體實施方式】
[0022]首先,應當明確地注意的是,在圖1中的各種紡紗站I以及上游和下游元件的所述部分并不是按比例繪制的。相反,各個附圖僅僅示出了示意圖,其旨在闡述相應組件的基本設計。具體地,部分地在相應附圖中標明的間距、角度和尺寸具有在附圖中的值,但是并不必代表最有利的范圍。
[0023]圖1示出了紡紗準備機械的一部分的示意圖。紡紗準備機械根據(jù)需要可以包括牽伸系統(tǒng)22,例如呈雙倍棉條形式的纖維束3被供應至所述牽伸系統(tǒng)。所述紡紗準備機械在原理上還包括紡紗站1,所述紡紗站與牽伸系統(tǒng)22間隔開并且具有內(nèi)部渦流室4,纖維束3和/或纖維束3的纖維的至少一部分在該內(nèi)部渦流室中設置有保護性搓捻(紡紗站I的確切操作模式在下文被更詳細地描述)。
[0024]紡紗準備機械還可包括一對抽出輥21以及用于粗紗2的卷繞裝置20 (也被示意性地示出),所述卷繞裝置被設置在該對抽出輥21的下游。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裝置不必必須包括如圖1所示的牽伸系統(tǒng)22。同樣,該對抽出輥21也不是絕對必要的。
[0025]紡紗準備機械根據(jù)特定噴氣式紡紗過程來操作。為了形成粗紗2,纖維束3經(jīng)由纖維引導元件19 (其優(yōu)選地被設計為獨立部件)的入口開口 5沿傳輸方向T被引導到紡紗站I的渦流室4中。在該渦流室中,所述纖維束接收保護性搓捻,即,纖維束3的纖維的至少一部分由空氣流來捕獲,所述空氣流由合適定位的紡紗噴嘴7產(chǎn)生。由此,纖維的一部分從纖維束3被至少少部分地拉出并且圍繞突出到渦流室4中的紗線形成元件6的尖端纏繞。
[0026]關于紡紗噴嘴7,其在此處僅被提及作為預防措施,使得所述紡紗噴嘴應當通常被取向成使得產(chǎn)生具有均勻旋轉(zhuǎn)方向的單向空氣流。由此,單個的紡紗噴嘴7優(yōu)選地相對于彼此旋轉(zhuǎn)對稱地設置(參見圖3,其示出了沿圖2的截面A-A’的截面圖,其中用虛線示出了紡紗噴嘴7,所述紡紗噴嘴的更大部分在該截面上方延伸并且因此實際上不可見)。針對所不的所有不例性實施例,還應當注意的是,紡紗喂'嘴7每個均具有沿包圍禍流室4的壁8的方向取向的流動方向,使得所產(chǎn)生的空氣流至少很大程度地以螺旋的形式在紗線形成元件6的外表面12與渦流室4的壁8之間延伸。
[0027]最后,纖維束3的纖維經(jīng)由紗線形成元件6的入口嘴部9和抽出通道10從渦流室4被抽出,所述抽出通道被設置在紗線形成元件6的內(nèi)側(cè)并且毗鄰該入口嘴部9。這樣做時,自由纖維末端最終也沿入口嘴部9的方向以螺旋跡線的方式被抽出,并且圍繞居中地延伸的纖維纏繞為纏繞纖維,從而得到具有期望保護性搓捻的粗紗2。
[0028]由于纖維的僅部分搓捻,粗紗2具有(殘留)抽出性,其對于用于粗紗2在下游紡紗機(例如,環(huán)錠紡紗機)中的進一步處理來說是必要的。在另一方面,常規(guī)噴氣式紡紗機賦予所述纖維束3以這種明顯的搓捻,使得不再可能在紗線制造之后實現(xiàn)所需的牽伸。這在該情況下也是所需的,因為常規(guī)噴氣式紡紗機被設計成制造完成后的紗線,該紗線通常旨在由高強度表征。
[0029]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紡紗站I還優(yōu)選地具有搓捻堵塞元件,其例如被插入到纖維引導元件19中。這可被設計成纖維傳輸邊緣、銷、或者現(xiàn)有技術公知的另一實施例,并且防止纖維束3沿與纖維束3的傳輸方向相反的方向(以及因此沿纖維引導元件19的入口開口 5的方向)進行旋轉(zhuǎn)傳送。
[0030]如現(xiàn)在從圖2至4中可看到的(圖4示出了沿圖3的截面C-C’截取的圖2中的區(qū)域F的截面圖),紡紗噴嘴7在環(huán)形邊緣23的區(qū)域中引入到渦流室4中。但是,這種幾何構型對于經(jīng)由紡紗噴嘴7產(chǎn)生的空氣流來說不是最佳的。單個紡紗噴嘴7的相應出口開口在兩側(cè)過渡到環(huán)形邊緣23中,由此在此形成一定臺階狀過渡。此外,在制造紡紗噴嘴7期間出現(xiàn)的所使用的鏜孔工具的向上或向下移位(如圖2中可見)會導致空氣流的流場的變化。
[0031]為了消除這些缺點,現(xiàn)在根據(jù)本發(fā)明提出了,渦流室4的壁8具有鄰近于入口開口5的過渡部段11,所述過渡部段的形狀對應于截頭圓錐的周向表面。這種設計例如可見于根據(jù)圖5至13的示例性實施例中。
[0032]例如如從圖6 (對應于沿圖8的截面H-H’的截面圖)和圖7 (對應于沿圖8的截面G-G’的截面圖)可見的,當過渡部段11被設計為錐形環(huán)形部段時這是有利的。過渡部段11的尺寸應當確定成使得鄰近于渦流室4的紡紗噴嘴7的空氣出口開口在所有側(cè)面上都過渡到過渡部段11中。在這種情況下,通常用于制造紡紗噴嘴7的鏜孔工具的移位不會顯著地影響所產(chǎn)生的空氣流的流場。
[0033]此外,當過渡部段11沿傳輸方向T過渡到渦流室4的壁8的筒形部段13中時,這通??梢允怯欣?。如果紗線形成元件6的外表面12的至少一部分也具有筒形外部輪廓
18(例如,見圖6),則渦流室4具有毗鄰該過渡部段11的區(qū)域,該區(qū)域具有恒定的流動截面,這還對所產(chǎn)生的渦旋空氣流具有有利影響。
[0034]與其相獨立地,圖8示出了紡紗噴嘴7不必需要切向地引導到渦流室4中(如圖3所示)。而是,可以有利的是,紡紗噴嘴7延伸以便與相應切線17間隔開,其中,在如圖8所示的俯視圖中紡紗噴嘴7和切線17可均彼此平行地延伸(對于其他的紡紗噴嘴,所述紡紗噴嘴7在圖8中用虛線表示以用于闡述目的,但是所述紡紗噴嘴在相應截面圖中實際上是不可見的,參考圖2和3所提供的細節(jié)以便比較)。
[0035]最后,合適取向的紡紗噴嘴7產(chǎn)生空氣流,該空氣流剛好在其從相應紡紗噴嘴7流出之后就不沿渦流室4的壁8切向地流動。而是,有利的是,紡紗噴嘴7以及隨其的所產(chǎn)生空氣流沿渦流室4的壁8的方向取向,并且因此也沿存在于紗線形成元件6的外表面12與渦流室4的壁8之間的間隙的方向取向。
[0036]最后,從如圖9至13所示的部分可以看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紡紗站I的有利尺寸或角度(其中應當明確地注意到如下事實,即,附圖的部分相同并不意味著,在下文中提及的所有值都必須被同時地實現(xiàn))。
[0037]當過渡部段11的周向線16與抽出通道10的縱向軸線15之間的角度β (見圖9)具有在80°與15°之間的值時,獲得對于粗紗2的可牽伸性來說有利的空氣流,其中該值應當有利地在40°和2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