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機械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行走式機械手。
背景技術:
在機械制造過程中,通常需要毛坯工件從料倉運出,毛坯工件經過加工后,成品工件需要再次輸送至料倉內部。目前,毛坯工件的運出和成品工件的運回動作多采用人工操作,整體勞動過程繁重,人力成本非常高。在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現代工業(yè)生產中,這種工作模式非常不適用。因此,有必要研制出一種將毛坯工件自動從料倉運出和將成品工件的自動運回料倉的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將毛坯工件自動從料倉運出和將成品工件的自動運回料倉的行走式機械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行走式機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工件托架、機械手、機械手滑動架、夾頭,所述機架上設置有車床鈑金、夾頭鈑金,所述機架的下部設置有料倉,所述工件托架安裝所述料倉的一側,所述機械手的上端安裝于所述機械手滑動架上,所述機械手的下端安裝有氣動手指,所述氣動手指位于所述工件托架的上方,所述夾頭安裝于所述機架上并且夾頭位于所述夾頭鈑金的一側。
所述料倉的外部安裝有升降導軌,所述工件托架的兩端安裝于所述升降導軌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中機械手能模仿手臂的動作功能,氣動手指模仿人手的動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運物件或操作工具,自動化程度高;
2、將毛坯工件自動從料倉運出和將成品工件的自動運回料倉,人力成本非常低,加工效率高;
3、代替人的繁重勞動以實現生產的機械化和自動化,能在有害環(huán)境下操作以保護人身安全,因而廣泛應用于機械制造、冶金、電子、輕工和原子能等部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中,1-機架,2-工件托架,3-機械手,4-機械手滑動架,5-夾頭,6-車床鈑金,7-夾頭鈑金,8-料倉,9-氣動手指,10-升降導軌。
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行走式機械手,包括機架1、工件托架2、機械手3、機械手滑動架4、夾頭5,機架1上設置有車床鈑金6、夾頭鈑金7,機架1的下部設置有料倉8,工件托架2安裝料倉8的一側,機械手3的上端安裝于機械手滑動架4上,機械手3的下端安裝有氣動手指9,氣動手指9位于工件托架2的上方,夾頭5安裝于機架1上并且夾頭5位于夾頭鈑金7的一側。
料倉8的外部安裝有升降導軌10,工件托架2的兩端安裝于升降導軌10上。
工作原理
1、機械手3主臂移動至料倉8上方,由氣動手指9抓取工件毛坯;
2、機械手3抓到料后,機械手3主臂上升至車床鈑金6上方,后移動至夾頭鈑金7上方,等待在加工工件加工完畢;
3、在加工產品加工完畢后,機械手3主臂下降至夾頭5處,將加工好成品取出,然后將毛坯送入夾頭5,機械手3主臂上升至夾頭鈑金7上方,啟動車床加工;
4、機械手3將加工好的成品送到料倉8內。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實施范圍。凡依本發(fā)明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發(fā)明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