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伸出位定位部236之間使得地極插銷231保持在伸出絕緣箱狀態(tài)。
[0050]收起地極插銷的過程為:參見圖6,經(jīng)過撥孔232撥動撥塊233而移動限位塊234到限位塊不阻礙地極插銷231插入的位置。
[0051]參見圖7,按壓地極插銷231而使得地極復位彈簧235儲能且地極插銷231收縮到插座絕緣箱I內,然后經(jīng)過撥孔232撥動撥塊233而移動限位塊234到限位塊234支撐在絕緣箱I和收起位定位部237之間使得地極插銷231保持在收縮于絕緣箱I內的狀態(tài)。
[0052]拔出地極插銷的過程為:經(jīng)過撥孔232撥動撥塊233而移動限位塊234到限位塊不支撐在收起位定位部237上,在地極復位彈簧235的作用下地極插銷231部分伸出絕緣箱1,然后外拉地極插銷231并移動限位塊234到限位塊支撐在絕緣箱I和伸出位定位部236之間即可。
[0053]參見圖2,將絕緣箱連接到儀表板上的方法為:將插頭2插到第一電源插座371中、連接銷15插在輔助固定孔372中。裝配好后的狀態(tài)如圖8。
[0054]參見圖8,使用時,外拉手機存放架4使得橫托桿41伸出的長度同手機5匹配。手機數(shù)據(jù)線51的USB接頭511插在USB接口 11中、手機數(shù)據(jù)線51的另一端同手機5中的充電接口連接在一起,手機數(shù)據(jù)線51還經(jīng)進出線缺口 413穿到穿線孔中以避免同橫托桿41干涉而影響手機存放時的平穩(wěn)性。然后將手機5的設有充電接口的一端插在橫擋槽412中,手機5寬度方向的兩側分別插在擋桿部豎擋槽421和絕緣箱部豎擋槽14中,從而實現(xiàn)手機的存放。如果通過手機充電器進行充電,則將手機充電器同USB接頭511連接在一起,手機充電器插在第二電源插座13中即可。
[0055]不存放手機時,內推橫托桿41使得手機存放架4容置在絕緣箱部豎擋槽14中,手機存放架4是那個完全內置在絕緣箱部豎擋槽14中的。
[0056]實施例二,同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為:
參見圖9,地極總成23有兩個。兩個地極總成23沿上下方向分布。絕緣箱I的背面設有圓形滑槽16?;?6設有兩對導電觸頭6。兩對導電觸頭6沿上下方向分布。同一對導電觸頭6中的兩個導電觸頭沿左右方向分布。同一對導電觸頭6中的兩個導電觸頭中的一個為L極導電觸頭63、另一個為N極導電觸頭64。滑槽16內滑動連接有圓環(huán)形轉動塊17。轉動塊17和滑槽16同中心線。N極插銷21和L極插銷22連接于轉動塊17。N極插銷21和L極插銷22轉動連接于轉動塊17,使得插銷能夠適應不同孔型的插座的連接。當轉動塊17轉動到N極插銷21和L極插銷22同兩對導電觸頭6中的位于上方的一對導電觸頭極性相同地連接在一起時,N極插銷21、L極插銷22和位于上方的地極插銷總成23中的地極插銷231三者構成一個三極插頭,此時位于下方的地極插銷總成23中的地極插銷231即構成實施例一中的連接銷。當轉動塊17轉動到N極插銷21和L極插銷22同兩對導電觸頭6中的位于下方的一對導電觸頭極性相同地連接在一起時,N極插銷21、L極插銷22和位于下方的地極插銷總成23中的地極插銷231三者構成另一個三極插頭,此時位于上方的地極插銷總成23中的地極插銷231即構成實施例一中的連接銷。
[0057]使用時,如果墻壁插座中只有一個兩極插座,則使兩個地極總成23中的地極插銷231都收縮到絕緣箱I內,插頭2插在兩極插座中進行連接。
[0058]如果墻壁插座中只有一個三極插座,則使兩個地極總成23中不參與構成三極插頭的地極插銷231收縮到絕緣箱I內,轉動轉動塊17到形成的三極插頭2能夠插在三極插座中。
[0059]如果墻壁插座中有一個兩極插座和一個三極插座,則使構成三極插頭的地極總成23中的地極插銷231收縮到絕緣箱I內(也即形成二極插頭)、另一個地極插銷伸出絕緣箱。插頭2插在兩極插座中,處于伸出狀態(tài)的地極插銷插在三極插座的地極插孔中。如果兩極插座和三極插座中有一個損壞而不能夠正常地進行電氣連接,則轉動轉動塊到所形成的插頭2能夠插入好的插座中,如果好的插座為兩極插座則使用方式同前述,如果好的插座為三極插座,則使構成三極插頭的地極插銷也處于伸出狀態(tài)。
[0060]如果墻壁插座中有兩個三極插座,則轉動轉動塊到形成的三極插頭能夠插入到兩個三極插座中的一個內,兩個地極總成23的地極插銷231都處于伸出狀態(tài)、其中不構成三極插頭的地極總成23中的地極插銷231插在不同插頭2連接的三極插座的地極插孔中。如果兩個三極插座中有一個損壞而不能夠正常地進行電氣連接,則轉動轉動塊到所形成的插頭2能夠插入好的插座中。
[0061]兩對導電觸頭6中L極導電觸頭63和N極導電觸頭64的連接方式和結構形式都是一樣的。現(xiàn)以L極導電觸頭63作具體說明如下:
參見圖10,兩對導電觸頭中的L極導電觸頭63通過一片導電片65電連接在一起。L極插銷21設有導電觸孔24?;?6的底壁設有安裝孔18。L導電觸頭63滑動連接于安裝孔18。導電觸頭6的內端設有插孔61,插孔61內穿設有按壓彈簧62。導電觸頭6在按壓彈簧62的作用下抵接在導電插孔24中。按壓彈簧62的另一端同導電片65連接在一起。該設計使得轉動時通過手感既能方便地判斷轉動塊17是否轉動到位、即L極插銷21和導電觸孔24是否同對應的導電觸頭6連接在一起。
[0062]實施例三,同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為:
參見圖11,座椅32設有制動機構7。軌道34為齒條。座椅32的前端下方設有平衡滾輪35。平衡滾輪35支撐在駕駛艙3的底板上。平衡滾輪駕駛艙35通過支撐桿駕駛艙351同座椅32連接在一起。座椅32的后端下方設有行走齒輪36。行走齒輪36連接在輪軸31上。輪軸31通過減振桿9同座椅32連接在一起。軌道34同行走齒輪36嚙合在一起。行走齒輪36內設有若干潤滑機構8。潤滑機構8的個數(shù)同行走齒輪36的齒數(shù)相等。
[0063]制動機構7包括基座71和制動吸盤72?;?1通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鉸接同座椅32鉸接在一起。本實施例中為座椅32的前端。制動吸盤72包括第一吸盤721和第二吸盤722。第一吸盤721同基座71固接在一起。第二吸盤722位于第一吸盤721內。第一吸盤721和第二吸盤722之間圍成吸附槽723。
[0064]參見圖12,潤滑機構8包括出油口 81、補氣口 82、密封頭83、第一彈簧84、缸體85和活塞86。同一個潤滑機構的出油口 81和補氣口 82設置于行走齒輪36的同一個齒的齒頂361上、同一個齒的齒頂只設置一個潤滑機構的出油口和補氣口,即本實施例中潤滑機構和行走齒輪36的齒是一一對應地設置的。密封頭83和第一彈簧84設置在出油口 81內,在第一彈簧84的作用下密封頭83伸出齒頂61且密封住出油口。密封頭伸出行走齒輪的齒頂?shù)木嚯xLI大于行走齒輪與齒條之間的齒頂隙L2 (參見圖13)。缸體85以一體結構的方式形成于行走齒輪36內,即為行走齒輪36內的腔?;钊?6滑動密封連接于缸體85?;钊?6將缸體85分割為氣腔851和油腔852?;钊?6設有朝向氣腔851開啟的單向閥861?;钊?6通過連桿862同密封頭83連接在一起。連桿862同行走齒輪36之間滑動密封連接在一起,使得出油口 81同氣腔851斷開。出油口 81通過油道87同油腔852相連通。補氣口 82通過氣道88同氣腔851相連通。油道87和氣道88都是以一體結構的方式形成于行走齒輪36內,即為行走齒輪36內的孔。
[0065]參見圖14,吸附槽723內設有將第一吸盤721和第二吸盤722連接在一起的若干彈性連接條724。彈性連接條724沿第二吸盤722周向分布。制動吸盤72還設有流道725。流道725將第二吸盤內部空間和吸附槽二者同第一吸盤外部空間連通。流道725內設有堵頭726和驅動堵頭封閉住流道的第二彈簧727。堵頭726設有堵頭開啟桿728。堵頭開啟桿728穿設于流道725。堵頭開啟桿728向上伸出基板71。第二吸盤的吸附端7221超出第一吸盤的吸附端7211。
[0066]參見圖15,行走齒輪36有一對。一對行走齒輪36中的兩個行走齒輪——對應地嚙合于一對軌道34中的兩根軌道上。一對行走齒輪36中的兩個行走齒輪連接在輪軸31的左右兩端。輪軸31通過若干減振桿9支撐在座椅32的下方。平衡滾輪35只有一個。兩個行走齒輪36和平衡滾輪35三者呈三角形分布。
[0067]參見圖16,輪軸31為圓形管結構。輪軸31沿車的左右方向延伸。輪軸31內穿設有圓形的內桿311。內桿311為管狀結構。輪軸31的內表面設有內摩擦層312。內桿311包括左桿3111和右桿3112。左桿3111和右桿3112的外周面都設有外摩擦層3113。外摩擦層3113沿內桿311的周向布滿內桿311。左桿3111的左端通過左吸能彈簧313同輪軸31連接在一起。左桿3111的右端面設有若干沿左桿周向分布的第一換向齒3114。右桿3112的右端通過右吸能彈簧314同輪軸31連接在一起。右桿3112的左端面設有若干沿右桿周向分布的第二換向齒3115。第一換向齒3114和第二換向齒3115嚙合在一起。左桿3111和右桿3112還都通過外摩擦層3113同內摩擦層312抵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