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座扶手裝置及其汽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座扶手裝置及其汽車。
【背景技術】
[0002]為了提高車輛的舒適性,大多數(shù)汽車座椅上設置有座椅中扶手裝置,便于支撐乘員手臂,以便放置杯托、多媒體控制面板等?,F(xiàn)有一般采用的技術為將座椅中扶手鉸接在后背支撐骨架上,在需要時將中扶手旋轉打開,為使扶手能夠以合適的速度打開,避免扶手下落速度過大對扶手或座椅造成損害,需要給扶手增加阻尼,但現(xiàn)有的阻尼設置一般較為復雜,占用空間大,在某些結構空間緊密的車體中需要更加精簡有效的阻尼結構,現(xiàn)有的阻尼結構還存在產生噪音的問題,主要由五金件之間的摩擦引起,影響使用壽命。另一方面,現(xiàn)有阻尼結構在阻尼分布上不合理,不能根據(jù)扶手所在位置進行阻尼調節(jié)。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現(xiàn)有汽車座椅扶手裝置中結構復雜、占用空間大和產生噪音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座扶手裝置,本車座扶手裝置設置阻尼結構,使扶手在打開時,減小打開扶手下降速度,減少噪音,提高舒適性,結構簡單、成本低、操作方便。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提供一種車座扶手裝置,包括支撐骨架和扶手,所述支撐骨架與扶手之間設置鉸接結構;
[0006]所述鉸接結構包括鉸接座、鉸接軸、限位軸、第一鉸接孔和阻尼件,阻尼件為塑料襯套,所述阻尼件內部設置阻尼槽;
[0007]所述鉸接座設置于支撐骨架上,所述扶手通過鉸接軸與第一鉸接孔配合鉸接于所述鉸接座上,所述第一鉸接孔上設置塑料套,塑料套上設置有第二鉸接孔,所述鉸接軸端部承插于第二鉸接孔中,所述限位軸位于所述阻尼槽中,所述限位軸與阻尼槽過盈配合,對扶手相對于支撐骨架的旋轉產生阻尼。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鉸接孔和阻尼件設置于鉸接座上,所述鉸接軸和限位軸固定在扶手上。
[0009]進一步的,所述鉸接座上設置有安裝槽,所述阻尼件嵌入所述安裝槽中,
[0010]進一步的,所述鉸接結構設有兩組,分別在扶手兩端呈對稱設置,將扶手同支撐骨架相連接。
[0011]進一步的,所述阻尼槽為弧形槽體,所述阻尼槽包括兩個端頭,分別為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扶手處于收起狀態(tài)時所述限位軸位于第一限位端,扶手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所述限位軸位于第二限位端。
[0012]進一步的,所述阻尼槽的寬度沿第一限位端至第二限位端逐漸縮小。
[0013]進一步的,所述阻尼槽沿以第一鉸接孔為圓心,以限位軸與鉸接軸距離為半徑的一段曲線上設置。
[0014]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端到第一鉸接孔的距離與限位軸到鉸接軸距離一致,沿第一限位端到第二限位端的方向上,阻尼槽上各點到第一鉸接孔的距離逐漸縮小。
[0015]一種汽車,包括以上所述的一種車座扶手裝置。
[0016]本實用新型設置了獨立的阻尼件,通過限位軸與阻尼件上阻尼槽的相互配合,產生了旋轉阻尼和限位的效果,能夠限制扶手的下降速度,避免扶手對車座和鉸接結構產生的沖擊,結構簡單,與現(xiàn)有的直接將限位槽設置于扶手安裝座的結構不同,本車座扶手裝置將阻尼件獨立于鉸接座設置,阻尼件為塑料襯套,鉸接座可為金屬部件,即保證了扶手與車座之間的支撐強度,同時避免了五金件之間干涉產生的噪音,提高舒適性,當該阻尼件使用一定時間發(fā)生磨損后更換方便,不對扶手其他構件產生影響。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車座扶手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阻尼件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0019]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鉸接座的結構放大示意圖;
[0020]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扶手收回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21]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扶手收回時鉸接結構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22]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扶手開啟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23]圖7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扶手開啟時鉸接結構的狀態(tài)示意圖;
[0024]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如下:
[0025]1、支撐骨架;11、左豎桿;12、右豎桿;13、上橫桿;131、缺口部;14、下橫桿;15、收納槽;2、扶手;21、上平面;22、下平面;3、鉸接結構;31、鉸接軸;32、限位軸;33、阻尼件;331、阻尼槽;3311、第一限位端;3312、第二限位端;34、第一鉸接孔;35、鉸接座;351、安裝槽;36、塑料套;361、第二鉸接孔;4、車后座。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7]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縱向”、“徑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0028]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0029]參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車座扶手裝置,包括支撐骨架I和扶手2,所述支撐骨架I與扶手2之間設置鉸接結構3,所述支撐骨架I為車后座4的骨架結構,主要用于車后座4的支撐成型,所述支撐骨架I包括多根橫桿和豎桿,為車后座4支撐骨架的常規(guī)設置,不做進一步贅述。
[0030]如圖1、圖4和圖6所示,所述支撐骨架I中間開有收納槽15,將扶手2安裝于收納槽15內,所述扶手2包括上平面21和下平面22,所述上平面21與下平面22呈一定角度傾斜設置,所述上平面21與下平面22的底端通過一圓弧形曲面分別連接,當扶手2處于收回狀態(tài)的時候,所述下平面22與車后座4的靠背表面平齊;當扶手2處于開啟狀態(tài)的時候,所述上平面21與水平面平齊。
[0031]鉸接結構3包括鉸接座35、鉸接軸31、限位軸32、第一鉸接孔34和阻尼件33,所述阻尼件33內部設置阻尼槽331 ;
[0032]如圖3所示,所述第一鉸接孔34上設置有塑料套36,塑料套36上設置有第二鉸接孔361,所述鉸接軸31端部承插于第二鉸接孔361中。
[0033]所述鉸接座35設置于支撐骨架I上;所述限位軸32與鉸接軸31的相對距離固定,所述鉸接軸31與所述第一鉸接孔34鉸接設置,所述限位軸32位于所述阻尼槽331中,所述限位軸32與阻尼槽331過盈配合產生合適的旋轉阻尼,能夠限制扶手2的下降速度,避免扶手2對車后座4和鉸接結構3產生的沖擊,該阻尼結構不需要占據(jù)太大空間,便于設置,適用于不同型號汽車的車后座扶手2安裝。
[0034]與現(xiàn)有技術中直接將限位槽設置于扶手安裝座上不同,本車座扶手安裝結構設置了獨立的阻尼件33,在阻尼件33中設置了阻尼槽331,通過限位軸32與阻尼槽331之間的配合產生旋轉阻尼,使得阻尼槽331的材質不受到安裝結構的材質限制,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阻尼件331為塑料襯套,限位軸32在阻尼槽331中發(fā)生相對運動的時候,塑料襯套能夠產生合適的摩擦阻力,同時避免五金件之間摩擦產生的噪音。
[0035]作為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所述鉸接結構3設有兩組,分別在扶手2兩端呈對稱設置,所述鉸接結構3位于扶手2與支撐骨架I之間,將扶手2同支撐骨架I相鉸接。
[0036]支撐骨架I中間開有收納槽15,所述收納槽15左右兩邊分別為左豎桿11和右豎桿12,上下設置上橫桿13和下橫桿14,所述鉸接座35分別安裝于左豎桿11和右豎桿12的底部,所述上橫桿13上設置有用于容納扶手2的缺口 131,所述鉸接結構3中各部件的具體設置位置有多種實施方式,具體為:
[0037]實施例1
[0038]所述鉸接座35上設置有第一鉸接孔34和安裝槽351,所述安裝槽351沿以第一鉸接孔34為圓心的一段圓弧上設置,所述阻尼件33嵌入所述安裝槽351中,所述阻尼件33與安裝槽351卡扣連接,所述阻尼件33內設置阻尼槽331,所述扶手2的底部左右兩端側面上分別固定連接有鉸接軸31和限位軸32,所述鉸接軸31和限位軸32沿扶手向鉸接座35方向延伸,鉸接軸31和限位軸32的相對距離一定,所述鉸接軸31承插于第一鉸接孔34中,所述限位軸32置于阻尼槽331中;當扶手2發(fā)生旋轉的時候,扶手2帶動鉸接軸31轉動,鉸接軸31相對于第一鉸接孔34進行轉動,所述限位軸32以鉸接軸31為圓心做圓弧運動,阻尼件33位置固定,限位軸32從阻尼槽331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產生阻尼。
[0039]實施例2
[0040]所述鉸接座35上固定連接有鉸接軸31和限位軸3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