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12,使得第二本體68與曲柄軸12 —體地可旋轉。曲柄軸12包括聯(lián)接孔74。聯(lián)接孔74設置在第二端部分18處。聯(lián)接孔74沿曲柄軸12的徑向方向延伸。曲柄軸12的徑向方向限定為垂直于旋轉中心軸線A1。聯(lián)接部分72至少部分地設置在聯(lián)接孔74中,以將第二本體68聯(lián)接至曲柄軸12。
[0068]如圖4和圖11所示,第二構件66包括延伸部分75,該延伸部分75從第二本體68沿曲柄軸12的旋轉中心軸線A1延伸。延伸部分75從第二本體68沿旋轉中心軸線A1延伸至第一端部分16。如圖11所示,延伸部分75沿曲柄軸12的內周表面12a在軸向方向D1延伸ο
[0069]如圖2所示,在第一構件30和第二構件66將電池單元Β保持在腔26中的狀態(tài)下,延伸部分75在曲柄軸12的徑向方向上設置在電池單元Β和曲柄軸12的內周表面12a之間。
[0070]如圖4和圖11所不,聯(lián)接部分72和延伸部分75與第二本體68 —體地設置為單個的整塊構件。但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聯(lián)接部分72和延伸部分75中的至少一個可以為與第二本體68分離的構件。
[0071]如圖4和圖11所示,第二構件66包括墊圈76。墊圈76具有大致的弧形形狀并在曲柄軸12的圓周方向上延伸。如圖11所示,墊圈76設置在延伸部分75的端部。墊圈76和延伸部分75的端部提供了徑向設置在第一本體32的外部的環(huán)形部分(圖3)。墊圈76為與延伸部分75分離的構件。但是,如果需要和/或期望,墊圈76可以與延伸部分75 —體地設置。
[0072]如圖2和圖4所示,自行車曲柄組件10進一步包括第一連接器78和第二連接器80。第一連接器78構造為電連接至第一電觸點65。第二連接器80構造為電連接至第二電觸點70。第二連接器80構造為可拆卸地接附至第一連接器78,以將第一電觸點65電連接至第二電觸點70。第一連接器78接附至第一構件30。第二連接器80接附至第二構件66。在圖示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器78接附至第一本體32,第二連接器80接附至延伸部分75。
[0073]如圖4所示,第一本體32包括連接器支撐件82。第一連接器78接附至連接器支撐件82。延伸部分75包括開口 83。如圖3所示,在第一本體32接附至曲柄軸12的狀態(tài)下,連接器支撐件82設置在開口 83中。
[0074]如圖2所示,在第一構件30和第二構件66在腔26中接附至曲柄軸12的狀態(tài)下,第一連接器78和第二連接器80在軸向方向D1上對齊。第一連接器78和第二連接器80在軸向方向D1上離第一電觸點65比離第二電觸點70更近。第一連接器78和第二連接器80的設置方式不限于圖示實施方式。
[0075]如圖2所示,在電池保持結構24將電池單元B保持在腔26中的狀態(tài)下,電池單元B具有沿旋轉中心軸線A1限定的中心軸線A2。電池保持結構24構造為將電池單元B保持在腔26中,使得電池單元B的中心軸線A2從旋轉中心軸線A1偏離。
[0076]更具體地,在第一構件30和第二構件66將電池單元B保持在腔26中的狀態(tài)下,第一連接器78和第二連接器80中的至少一個連接器在曲柄軸12的徑向方向上設置在電池單元B和曲柄軸12的內周表面12a之間。在圖示實施方式中,第一連接器78和第二連接器80在曲柄軸12的徑向方向上設置在電池單元B和曲柄軸12的內周表面12a之間。
[0077]第一本體32的連接器支撐件82在曲柄軸12的徑向方向上設置在電池單元B和曲柄軸12的內周表面12a之間。第二構件66的延伸部分75在曲柄軸12的徑向方向上設置在電池單元B和曲柄軸12的內周表面12a之間。電池單元B在延伸部分75相對于電池單元B的相對側上與曲柄軸12的內周表面12a部分可接觸。
[0078]電力經由電池保持結構24從電池單元B供應至各種自行車電部件。例如,如圖12所示,自行車曲柄組件10包括力測量設備84,該力測量設備84構造為測量施加到第一曲柄臂14和第二曲柄臂20的每個曲柄臂的力(例如力或轉矩)。
[0079]如圖12所示,力測量設備84包括第一力感測裝置86和第二力感測裝置88。第一力感測裝置86安裝在第一曲柄臂14上且構造為感測施加到第一曲柄臂14的力(例如力或力矩)。第二力感測裝置88安裝在第二曲柄臂20上且構造為感測施加到第二曲柄臂20的力(例如力或力矩)。
[0080]第一力感測裝置86包括第一應變傳感器90、第一放大器92和第一模擬數(shù)字(A/D)轉換器94。第一應變傳感器90接附至第一曲柄臂14并構造為感測由于踩踏力而出現(xiàn)在第一曲柄臂14的應變。第一應變傳感器90至少包括應變儀或半導體傳感器。第一放大器92構造為放大第一應變傳感器90的輸出。第一 Α/D轉換器94構造為將從第一放大器92輸出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shù)字信號。
[0081]第二力感測裝置88包括第二應變傳感器96、第二放大器98和第二模擬數(shù)字(A/D)轉換器100。第二應變傳感器96接附至第二曲柄臂20并構造為感測由于踩踏力而出現(xiàn)在第二曲柄臂20的應變。第二應變傳感器96至少包括應變儀或半導體傳感器。第二放大器98構造為放大第二應變傳感器96的輸出。第二 Α/D轉換器100構造為將從第二放大器98輸出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shù)字信號。
[0082]如圖12所示,力測量設備84包括感測控制器102和踏頻傳感器103。感測控制器102構造為控制第一力感測裝置86和第二力感測裝置88。踏頻傳感器103包括諸如分接開關(lead switch)或霍爾傳感器的磁傳感器,其構造為感測安裝在自行車車架上的磁體。感測控制器102包括第一功率計算器104和第二功率計算器106。第一功率計算器104構造為基于從第一力傳感裝置86的第一 Α/D轉換器94和踏頻傳感器103輸出的數(shù)字信號計算功率。第二功率計算器106構造為基于從第二力傳感裝置88的第二 Α/D轉換器100和踏頻傳感器103輸出的數(shù)字信號計算功率。
[0083]力感測設備84包括無線通信裝置108,該無線通信裝置108構造為與無線接收器WR無線通信。無線通信裝置108構造為基于由第一功率計算器104和第二功率計算器106的每個功率計算器計算的功率而傳送無線信號。無線接收器WR構造為無線接收來自無線通信裝置108的無線信號。例如,無線接收器WR安裝在接附到自行車的自行車計算機(未示出)中。
[0084]如圖12所示,第一連接器78經由第一電纜線C1電連接到第一電觸點65和第一力感測裝置86的每個。第一電纜線C1包括電力線和多個信號線。第二連接器80經由第二電纜線C2電連接到第二電觸點70、第二力感測裝置88、感測控制器102和無線通信裝置108的每個。第二電纜線C2包括電力線和多個信號線。
[0085]第一力感測裝置86經由第一電纜線C1、第一連接器78、第二連接器80和第二電纜線C2電連接到感測控制器102。第二力感測裝置88經由第二電纜線C2電連接到感測控制器102。
[0086]如圖3所不,第一構件30的第一本體32包括第一纜線孔110。第一曲柄臂14包括第一臂腔112和通孔114。第一電纜線C1延伸通過第一纜線孔110和通孔114,以將第一連接器78連接至設置在第一臂腔112中的第一力感測裝置86。第一電纜線C1延伸通過第一端開口 28和設置在覆蓋元件34和曲柄軸12的第一端部分16之間的間隙。
[0087]如圖10所示,第二構件66的聯(lián)接部分72包括第二纜線孔116。第二曲柄臂20包括第二臂腔118。第二電纜線C2延伸通過第二纜線孔116,以將第二連接器80連接至設置在第二臂腔118中的第二力感測裝置88。
[0088]如圖13所示,例如,感測控制器102安裝在控制基板120上。無線通信裝置108安裝在無線通信基板122上??刂苹?20和無線通信基板122接附至第二曲柄臂20。
[0089]如圖13和圖14所示,自行車曲柄組件10包括殼體123。殼體123包括基座構件124和基板覆蓋件126。如圖13所示,基座構件124通過諸如螺釘?shù)耐鈿ぞo固件125固定至第二曲柄臂20?;甯采w件126構造為可拆卸地接附至第二曲柄臂20,以覆蓋控制基板120和無線通信基板122。
[0090]如圖13所示,控制基板120和無線通信基板122設置在殼體123中。踏頻傳感器103 (圖12)優(yōu)選地設置在殼體123中。第二曲柄臂20包括接附孔128?;鶚嫾?24包括設置在接附孔128中的圓柱形部分130。第二電纜線C2延伸通過圓柱形部分130。
[0091]無線通信基板122可以設置在殼體123外側。在這種實施方式中,例如,無線通信基板122設置在另外的殼體中并經由電纜線電連接到控制基板120。此外,無線通信基板122可以在自行車曲柄組件10的旋轉方向上設置在第二曲柄臂20的上游側和下游側的一個上。
[0092]下文將參考圖15-圖17描述更換電池單元B的方法。
[0093]如圖15所示,將第一構件30從曲柄軸12的第一端部分16拆卸。更具體地,釋放緊固件36,以將覆蓋元件34從第一本體32拆卸。在覆蓋元件34從第一端部分16拆卸的狀態(tài)下,切換元件50被釋放,以將鎖定元件42置于釋放狀態(tài)S2(圖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