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風道和冷卻風道,圖中的箭頭的指向表示空氣的流動方向。為了附圖清晰、簡明,對于附圖中重復或相同的結構未在附圖中全部標記出來,僅選擇了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相同的結構作為示例給出標記,但這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該結構只限于有附圖標記的某一個或某幾個,例如附圖標記:篩板101、隔板102、谷物通道103、干燥入口 106、干燥出口 107、第一連接管112、第二連接管212等。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0034]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發(fā)明的選定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5]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0036]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縱向”、“橫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或者是該發(fā)明產(chǎn)品使用時慣常擺放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37]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還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設置”、“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0038]圖1示出的是現(xiàn)有技術中橫流式谷物干燥機的結構示意圖。冷卻風道和熱風道分別位于谷物通道的兩側,并交替設置。谷物在通道內(nèi)豎直自上而下緩慢流動,熱風從熱風通道內(nèi)水平穿過篩板、谷物,熱風釋放熱量并吸收谷物中的水分,然后再經(jīng)過冷卻風道。
[0039]根據(jù)干燥谷物品種的不同,熱風通道內(nèi)的熱風溫度在45°C—160°C之間變化,熱風經(jīng)過谷物通道后進入冷卻風道的溫度明顯降低,但其溫度仍高于環(huán)境溫度,但是與環(huán)境的溫度差不超過8攝氏度。
[0040]在現(xiàn)有的橫流式谷物干燥機中,谷物通道內(nèi)靠近熱風道一側溫度高,靠近冷卻風道一側的溫度低,并且由于在谷物通道一側自上而下始終保持的是熱風道或冷卻風道,使得谷物通道一側的溫度始終高于另一側的溫度,并且在整個干燥過程中這種狀態(tài)始終不變,進而導致谷物在緩慢下落過程中,靠近熱風道一側的谷物始終吸收著比靠近冷卻風道的谷物更多的熱量,兩側干燥速度不一致,谷物干燥效率低。
[0041]針對圖1示出的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0042]本發(fā)明的流式谷物干燥機構包括進熱風罩,出冷卻風罩、多個篩板和多個隔板。進熱風罩和出冷卻風罩分別設置在干燥機構的熱風進口處和冷卻風出口處。多個篩板順沿干燥機構的縱向彼此平行地設置在進熱風罩和出冷卻風罩之間,并且多個篩板構成依次交替設置的熱風道,谷物通道和冷卻風道。多個隔板順沿干燥機構的橫向彼此平行地設置,將干燥機構沿縱向劃分成多個干燥層,每個干燥層的熱風道和冷卻風道交替設置,并且相鄰的兩個干燥層的熱風道和冷卻風道交錯排布。
[0043]為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加容易地理解本發(fā)明,現(xiàn)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說明。
[0044]實施例1
[0045]參見圖2至圖5,橫流式谷物干燥機構100包括篩板101、隔板102進熱風罩104和出冷卻風罩105。
[0046]參見圖2,多個篩板102沿干燥機構100的縱向彼此平行地設置在進熱風罩104和出冷卻風罩105之間。多個篩板101構成依次交替設置的熱風道,谷物通道103和冷卻風道。即,每兩個篩板之間構成谷物通道103,并且每兩個谷物通道103之間形成熱風道或冷卻風道,進而將干燥機構100設置成熱風道、谷物通道和冷卻風道依次交替進行。
[0047]多個隔板102沿干燥機構100的橫向彼此平行地設置,將干燥機構沿縱向劃分成多個干燥層。每個干燥層的熱風道和冷卻風道交替設置,并且相鄰的兩個干燥層的熱風道和冷卻風道交錯排布。
[0048]參見圖2、圖3和圖4,在本實施例中,隔板102將干燥機構100劃分為4個干燥層,SP,N=4,具體為第一干燥層108、第二干燥層109、第三干燥層110和第四干燥層111。
[0049]參見圖2,第一干燥層108設置在干燥結構100的最底層,并且第一干燥層108與水平面形成傾斜的夾角。第一干燥層108的底部設置有多個與谷物通道103相對應的干燥出口107。第四干燥層的頂部設置有多個與谷物通道103相對應的干燥入口 106。
[0050]參見圖3或圖4,第二干燥層109、第三干燥層110和第四干燥層111的兩側對應進熱風罩104和和出冷卻風罩105。進熱風罩104和出冷卻風罩105分別設置在干燥機構的熱風進口處和冷卻風出口處。進熱風罩104和出冷卻風罩105分別于對應的鼓風機連接,此為本技術領域的常規(guī)手段,在此不做詳細說明。
[0051]圖3是圖2沿A-A剖面得到的剖視結構圖。在圖3中,第一干燥層108、第二干燥層109、第三干燥層110和第四干燥層111分別對應的是熱風道、冷卻風道、熱風道和冷卻風道。從進熱風罩104進入的熱風進入至第三干燥層110的熱風道,經(jīng)過谷物通道后再進入到第二干燥層109和第四干燥層111的冷卻風道,然后再由出冷卻風罩流出。
[0052]第一干燥層108的熱風道通過設置在第二干燥層109的冷卻風道內(nèi)的第一連接管112與進熱風罩104連通,使得進熱風罩104的熱風可以通過第一連接管112直接通入到第一干燥層108的熱風道中。
[0053]圖4是圖2沿B-B剖面得到的剖視結構圖。在圖4中,第一干燥層108、第二干燥層109、第三干燥層110和第四干燥層111分別對應的是冷卻風道、熱風道、冷卻風道和熱風道。進熱風罩104與第二干燥層109的熱風道和第四干燥層111的熱風道連通,使得從進熱風罩104進入的熱風進入至第二干燥層109的熱風道和第四干燥層111的熱風道,經(jīng)過谷物通道后再進入到第一干燥層108和第三干燥層110的冷卻風道,然后再由出冷卻風罩105流出。
[0054]第一干燥層108的冷卻風道通過設置在第二干燥層109的熱風道內(nèi)的第一連接管112與出冷卻風罩連通,使得第一干燥層108的冷卻風道里的空氣直接通入到出冷卻風罩105。
[0055]本實施例通過圖3和圖4所示出的干燥機構,在橫向和縱向上均形成熱風道和冷卻風道交替設置,并且,在橫向上的相鄰層的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