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柱塞環(huán)流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稠油開采的有桿栗,特別是一種長柱塞環(huán)流栗。
【背景技術】
[0002]稠油井有桿栗舉升技術在應用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如何降低栗內(nèi)的油流阻力,及提高栗的抗砂卡能力?,F(xiàn)有技術的油流通道采用流線擴孔設計,選用硬質(zhì)合金材質(zhì),在防卡方面采用了沉砂結(jié)構和刮砂結(jié)構,如長柱塞沉砂栗、動筒式沉砂栗以及其他具有刮砂結(jié)構的特種栗,并取得了一定效果,能夠基本保證油井生產(chǎn)的需要。
[0003]但是,與此同時,流線擴孔的油流通道也存在以下技術問題:
[0004]1、由于閥球與閥罩的間隙過大,閥球的擺動范圍較大,閥球在下落過程中不易對準閥座的流道,造成閥座偏磨漏失;
[0005]2、閥球的跳動高度較大,在關閉油流通道時,閥球?qū)﹂y座的沖擊力較大,加劇了閥座的磨損;
[0006]3、沉砂結(jié)構的防砂栗外徑較大,在稠油開發(fā)中后期,套變、側(cè)鉆井增多的現(xiàn)狀下,不能滿足稠油生產(chǎn)的需要。
[0007]以上技術問題在現(xiàn)場的表現(xiàn)為,大量油井因游動閥、固定閥漏失上修作業(yè),不能下沉砂栗的油井卡栗及柱塞拉傷嚴重,不僅增加了作業(yè)費用,提高了采油成本,同時還影響了產(chǎn)量。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8]為了克服閥座偏磨漏失、閥座磨損和普通栗防砂卡能力差、柱塞拉傷嚴重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長柱塞環(huán)流栗,能夠減小閥球的擺動范圍,降低閥球的跳動高度,且能提高栗的防砂卡及柱塞抗拉傷能力,從而解決閥座偏磨漏失、閥座磨損嚴重以及普通栗防砂卡能力差、柱塞拉傷嚴重問題,達到延長檢栗周期、降低采油成本、提高油井生產(chǎn)時率的目的。
[0009]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長柱塞環(huán)流栗,其包括筒形的柱塞和滑動套設于柱塞外的栗筒,柱塞的上端設置有至少一個游動閥,栗筒的下端連接有泄油器,所述泄油器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個固定閥,所述游動閥包括筒形的第一閥體,第一閥體內(nèi)固定套設有第一閥罩和第一閥座,筒形的第一閥罩設置在第一閥座上,且第一閥罩的軸線與第一閥座的軸線重合,第一閥罩的側(cè)壁和第一閥罩的頂部設置有能形成流道的通孔;第一閥罩內(nèi)設置有第一閥球,第一閥罩的內(nèi)徑與第一閥球的直徑相匹配,第一閥球僅能沿第一閥罩的軸向往復運動,所述游動閥和所述固定閥的結(jié)構相同。
[0010]第一閥體的軸線沿豎直方向設置,第一閥罩為頂端封閉底端開放的筒形,位于第一閥罩頂部的通孔和位于第一閥罩側(cè)壁上部的通孔連通形成倒L型結(jié)構;第一閥罩的外壁與第一閥體的內(nèi)壁之間設置有環(huán)形空間。
[0011]第一閥體內(nèi)還固定設置有第一彈簧罩,第一彈簧罩為頂端封閉底端開放的筒形,第一彈簧罩的外徑與第一閥體的內(nèi)徑相匹配,位于第一彈簧罩頂部的通孔和位于第一彈簧罩側(cè)壁上部的通孔連通形成倒L型結(jié)構;第一彈簧罩設置于第一閥罩的上方,第一彈簧罩的頂部設置有上定位孔,第一閥罩的頂部設置有下定位孔,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內(nèi)滑動設置有能頂?shù)值谝婚y球的第一頂桿,第一頂桿在上定位孔和下定位孔之間的位置設置有限位凸緣,且限位凸緣的外徑大于下定位孔的直徑;第一頂桿外套設有用于復位第一頂桿的第一彈簧,第一彈簧設置在第一彈簧罩的頂部和限位凸緣之間。
[0012]第一頂桿外還套設有第一上彈簧套和第一下彈簧套,第一上彈簧套和第一下彈簧套位于第一彈簧罩內(nèi),第一上彈簧套位于第一下彈簧套的上方,第一上彈簧套為頂端封閉底端開放的筒形,第一下彈簧套為頂端開放底端封閉的筒形,第一彈簧的上端插接于第一上彈簧套內(nèi),第一彈簧的下端插接于第一下彈簧套內(nèi),第一彈簧的上端通過第一上彈簧套頂?shù)值谝粡椈烧值捻敳?,第一彈簧的下端通過第一下彈簧套頂?shù)窒尬煌咕墶?br>[0013]所述游動閥還包括筒形的第一連接體,第一連接體的上端與第一閥體的下端固定連接,第一連接體的內(nèi)壁上設置有能限制第一閥座向上運動的限位凸棱,第一閥座的外壁設有與限位凸棱相匹配的環(huán)形凹槽。
[0014]柱塞的上端設置有兩個上下設置的所述游動閥,上部的所述游動閥通過第一閥座接頭與下部的所述游動閥連接固定,下部的所述游動閥的下端通過筒形的第二閥座接頭與柱塞的上端連接固定。
[0015]上部的所述游動閥的上端還設置有抽油桿接頭,抽油桿接頭上設置有連通第一閥體的內(nèi)腔與所述長柱塞環(huán)流栗外部的流道。
[0016]栗筒的上端連接有栗接箍,栗筒的下端依次通過加長管和接箍與所述泄油器連接,柱塞的下端連接有柱塞接頭。
[0017]栗接箍和栗筒之間連接有上刮砂接箍,上刮砂接箍內(nèi)固定設置有上刮砂杯;栗筒與加長管之間連接有下刮砂接箍,下刮砂接箍內(nèi)固定設置有下刮砂杯。
[0018]所述泄油器的下端設置有兩個上下設置的所述固定閥,上部的所述固定閥通過連接短節(jié)與所述泄油器的下端連接,上部的所述固定閥通過第三閥座接頭與下部的所述固定閥連接固定,下部的所述固定閥的下端還設置有第四閥座接頭。
[001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夠有效防止閥座的偏磨漏失,并減少閥座的磨損,流道大且關閉及時,同時,所述長柱塞環(huán)流栗能防止砂粒進入栗筒,延長了栗的使用壽命,降低了作業(yè)費用和采油成本,提高了油井生產(chǎn)時率。
【附圖說明】
[0020]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002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長柱塞環(huán)流栗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2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長柱塞環(huán)流栗一部分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2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長柱塞環(huán)流栗另一部分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24]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上部的游動閥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25]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閥罩與第一閥球連接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26]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閥罩的主視圖。
[0027]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閥罩的俯視圖。
[0028]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彈簧罩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29]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彈簧罩的俯視圖。
[0030]附圖標記說明:
[0031]1.抽油桿接頭,2.第一閥體,3.第一彈簧套,310.第一上彈簧套,320.第一下彈簧套,4.第一彈簧,401.第一彈簧罩,411.通孔,412.上定位孔,5.第一頂桿,51.限位凸緣,6.第一閥罩,61.通孔,62.下定位孔,7.第一閥球,8.第一閥座,9.第一連接體,91.限位凸棱,10.第一閥座接頭,11.第二閥體,12.第二彈簧套,13.第二彈簧,131.第二彈簧罩,14.第二頂桿,15.第二閥罩,16.第二閥球,17.第二閥座,18.第二連接體,19.第二閥座接頭,20.柱塞,21.栗接箍,22.上刮砂杯,23.上刮砂接箍,24.栗筒,25.下刮砂接箍,26.下刮砂杯,27.加長管,28.柱塞接頭,29.接箍,30.泄油器本體,31.銅套,32.連接短節(jié),33.第三閥體,34.第三彈簧套,35.第三彈簧,351.第三彈簧罩,36.第三頂桿,37.第三閥罩,38.第三閥球,39.第三閥座,40.第三連接體,41.第三閥座接頭,42.第四閥體,43.第四彈簧套,44.第四彈簧,441.第四彈簧罩,45.第四頂桿,46.第四閥罩,47.第四閥球,48.第四閥座,49.第四連接體,50.第四閥座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xiàn)對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3]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長柱塞環(huán)流栗,其包括筒形的柱塞20和滑動套設于柱塞20外的栗筒24,柱塞20的上端設置有至少一個游動閥,栗筒24的下端連接有泄油器,所述泄油器的下端設置有至少一個固定閥,所述游動閥包括筒形的第一閥體2,第一閥體2內(nèi)固定套設有第一閥罩6和第一閥座8,筒形的第一閥罩6設置在第一閥座8上,且第一閥罩6的軸線與第一閥座8的軸線重合,第一閥罩6的側(cè)壁和第一閥罩6的頂部設置有能形成流道的通孔61 ;第一閥罩6內(nèi)設置有第一閥球7,第一閥罩6的內(nèi)徑與第一閥球7的直徑相匹配,第一閥球7僅能沿第一閥罩6的軸向往復運動,所述游動閥和所述固定閥的結(jié)構相同。
[0034]在本實用新型的長柱塞環(huán)流栗中,第一閥球7受第一閥罩6的限制而僅能在第一閥罩6的內(nèi)腔中沿軸向往復運動,由于第一閥罩6的內(nèi)腔與第一閥座8的流道同軸心,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