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級變速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牽引驅動型的無級變速器,具備:具有共用的旋轉中心軸的多個動力傳遞要素;及相對于該旋轉中心軸呈放射狀配置多個的滾動部件,通過使夾持于各動力傳遞要素中的兩個動力傳遞要素的各滾動部件傾斜滾動而使輸入輸出之間的變速比無級地變化。
【背景技術】
[0002]以往,作為這種無級變速器,已知有滾珠行星式的無級變速器,具備:成為旋轉中心的變速器軸;以該變速器軸為中心呈放射狀配置多個的滾動部件;及夾入各滾動部件且能夠進行以變速器軸的中心軸為旋轉中心軸的相對旋轉的多個動力傳遞要素。在該滾珠行星式的無級變速器中,在相向配置的第一動力傳遞要素和第二動力傳遞要素各自的內(nèi)周面?zhèn)葕A持各滾動部件,并將該各滾動部件配置在第三動力傳遞要素的外周面上。而且,在該無級變速器中,構成第四動力傳遞要素的兩片圓盤部在軸線方向上以夾入各滾動部件的方式配置。下述的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這樣的滾珠行星式的無級變速器。在該專利文獻I的無級變速器中,在第一動力傳遞要素、第二動力傳遞要素上形成有潤滑油的通路,而且,在對第四動力傳遞要素的兩片圓盤部進行支撐的間隔件上也形成有潤滑油的通路。而且,在該專利文獻I的無級變速器中,利用在第四動力傳遞要素的兩片圓盤部之間設置的刮板,將配置在比它們靠徑向的外側的輸出軸的內(nèi)周面上所堆積的潤滑油刮落,利用重力將該潤滑油向徑向的內(nèi)側的部件輸送。
[0003]專利文獻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17675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06]然而,堆積在輸出軸的內(nèi)周面上的潤滑油通過伴隨著該輸出軸的旋轉的離心力,形成為沿著該內(nèi)周面的環(huán)狀。因此,在輸出軸的旋轉低時,重力的影響勝過該離心力,大部分潤滑油堆積于輸出軸的內(nèi)周面的下部。因此,在上述專利文獻I的無級變速器中,在低速旋轉下的運轉時,難以利用刮板向滾動部件等供給潤滑油,在動力傳遞要素與滾動部件之間的接觸部,潤滑油的油量不足,可能會導致牽引性能、耐久性的降低。
[0007]因此,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改善現(xiàn)有例具有的不良情況,提供能夠對動力傳遞要素與滾動部件之間的接觸部穩(wěn)定地供給潤滑油的無級變速器。
[0008]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09]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無級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具備:成為旋轉中心的變速器軸;第一動力傳遞要素至第四動力傳遞要素,具有與所述變速器軸同心的第一旋轉中心軸且相互之間能夠沿周向相對旋轉;滾動部件,具有第二旋轉中心軸,并以所述第一旋轉中心軸為中心呈放射狀且在所述第三動力傳遞要素的外周面上配置多個,并且由相向配置的所述第一動力傳遞要素及第二動力傳遞要素的內(nèi)周面夾持且由所述第四動力傳遞要素保持為傾斜滾動自如;變速裝置,通過使所述各滾動部件傾斜滾動來改變輸入輸出之間的變速比;旋轉軸,與所述第一動力傳遞要素和第二動力傳遞要素中的一方連接,且具備從徑向外側覆蓋所述第一動力傳遞要素至第四動力傳遞要素和所述滾動部件的筒狀部;環(huán)狀部件,與所述旋轉軸連接,且在運轉過程中形成由沿著所述筒狀部的內(nèi)周面的潤滑油產(chǎn)生的環(huán)狀的存油處;及刮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動力傳遞要素與所述第二動力傳遞要素之間,且配置成比所述筒狀部的內(nèi)周面靠徑向內(nèi)側且比所述多個滾動部件靠徑向外側,通過沿周向旋轉而將潤滑油刮起。
[0010]在此,優(yōu)選的是,所述刮起部以其整體浸漬于所述環(huán)狀的存油處的潤滑油中的方式形成。
[0011 ] 而且,優(yōu)選的是,所述刮起部設于所述筒狀部的內(nèi)周面。
[0012]而且,優(yōu)選的是,所述無級變速器具備:框體,從徑向外側覆蓋所述旋轉軸;貫通孔,形成于所述環(huán)狀部件,并使所述環(huán)狀的存油處的潤滑油排出;弧狀的節(jié)流槽,與所述環(huán)狀部件的所述貫通孔連通地形成于該環(huán)狀部件的與所述框體的壁面相向的壁面上,并將該貫通孔的潤滑油向徑向內(nèi)側引導;及所述第四動力傳遞要素的貫通孔,將從所述節(jié)流槽排出的潤滑油向所述滾動部件的表面引導。
[0013]優(yōu)選的是,該貫通孔以所述環(huán)狀的存油處的內(nèi)徑大于所述第一動力傳遞要素與所述滾動部件的接觸部所成的圓周的直徑及所述第二動力傳遞要素與所述滾動部件的接觸部所成的圓周的直徑的方式形成。
[0014]而且,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第一動力傳遞要素與所述第二動力傳遞要素之間且在所述筒狀部的內(nèi)周面上配置環(huán)狀的分隔壁,在該分隔壁與所述環(huán)狀部件之間形成所述環(huán)狀的存油處。
[0015]發(fā)明效果
[0016]本發(fā)明的無級變速器在形成環(huán)狀的存油處的運轉狀態(tài)時(即高速旋轉下的運轉時),將該存油處的潤滑油向第一及第二動力傳遞要素與滾動部件的接觸部供給。另一方面,在未形成環(huán)狀的存油處的運轉狀態(tài)時(即低速旋轉下的運轉時),刮起部將積存于下部的存油處的潤滑油刮起。并且,該被刮起的潤滑油隨著刮起部在周向上移動,由于重力的影響而逐漸離開,向存在于下方等的滾動部件的表面滴下。這樣,該無級變速器即使在未形成環(huán)狀的存油處的運轉狀態(tài)時,也能夠向各個滾動部件供給潤滑油。因此,該無級變速器無論其運轉(即旋轉)的狀態(tài)如何,都能夠向各個接觸部穩(wěn)定地供給潤滑油,因此能夠確保該接觸部的冷卻性能和該接觸部的牽弓I性能。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無級變速器的實施例的結構的一例的剖視圖。
[0018]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無級變速器的無級變速機構的結構的一例的剖視圖。
[0019]圖3是說明實施例的行星輪架的一方的固定圓盤部的圖。
[0020]圖4是說明實施例的行星輪架的另一方的固定圓盤部和旋轉圓盤部的圖。
[0021]圖5是說明刮起部與環(huán)狀的存油處的關系的圖。
[0022]圖6是說明刮起部與下部的存油處的關系的圖。
[0023]圖7是說明低速旋轉下的運轉時的刮起部與下部的存油處的關系的圖。
[0024]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無級變速器的變形例I的結構的一例的剖視圖。
[0025]圖9是說明變形例的行星輪架的一方的固定圓盤部的圖。
[0026]圖10是說明變形例的節(jié)流槽的圖。
[0027]圖11是說明變形例的行星輪架的另一方的固定圓盤部和旋轉圓盤部的圖。
[0028]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無級變速器的變形例2的結構的一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基于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無級變速器的實施例。另外,本發(fā)明沒有限定于該實施例。
[0030][實施例]
[0031]基于圖1至圖7,說明本發(fā)明的無級變速器的實施例。
[0032]首先,關于本實施例的牽引驅動型的無級變速器的一例,使用圖1進行說明。該無級變速器具備相當于牽引行星機構的滾珠行星式的無級變速機構。圖1及圖2的附圖標記I表示本實施例的滾珠行星式的無級變速器的一例。
[0033]本實施例的無級變速機構具備:具有共用的第一旋轉中心軸Rl的4個動力傳遞要素;以第一旋轉中心軸Rl為中心呈放射狀配置的多個滾動部件;及在4個動力傳遞要素的旋轉中心配置的變速器軸。滾動部件具有與第一旋轉中心軸Rl不同的第二旋轉中心軸R2,能夠進行包含自身的第二旋轉中心軸R2和第一旋轉中心軸Rl的傾斜滾動平面上的傾斜滾動動作。以下,只要沒有特別言及,就將沿著該第一旋轉中心軸Rl的方向稱為軸線方向,將繞著該第一旋轉中心軸Rl的方向稱為周向。而且,將與該第一旋轉中心軸Rl正交的方向稱為徑向,其中,將朝向內(nèi)側的一側稱為徑向內(nèi)側,將朝向外側的一側稱為徑向外側。
[0034]該無級變速機構利用4個動力傳遞要素中的3個(第一至第三動力傳遞要素)來夾持各滾動部件,并利用剩余的動力傳遞要素(第四動力傳遞要素)將各滾動部件保持為自轉自如且傾斜滾動自如。各滾動部件以第一旋轉中心軸Rl為中心呈放射狀配置。并且,各滾動部件夾持于在軸線方向上相向配置的第一及第二動力傳遞要素,且配置在第三動力傳遞要素的外周面上。
[0035]該無級變速機構能夠在第一至第四動力傳遞要素之間進行經(jīng)由各滾動部件的轉矩的傳遞。例如,該無級變速機構通過在第一至第三動力傳遞要素與各滾動部件之間產(chǎn)生牽引力(切線力),而能夠進行該第一至第三動力傳遞要素之間的經(jīng)由各滾動部件的轉矩(動力)的傳遞。該牽引力通過將第一及第二動力傳遞要素中的至少一方壓靠于各滾動部件而產(chǎn)生。而且,在該無級變速機構中,允許第四動力傳遞要素的旋轉,由此也能夠進行第四動力傳遞要素與各滾動部件之間的轉矩的傳遞。
[0036]而且,在該無級變速機構中,使各個滾動部件的第二旋轉中心軸R2在傾斜滾動平面上相對于第一旋轉中心軸Rl傾倒,并使各滾動部件傾斜滾動,由此來改變輸入輸出之間的旋轉速度(轉速)之比、即變速比γ。
[0037]該無級變速機構存在將第一至第四動力傳遞要素全部使用為相對于變速器軸能夠相對旋轉的旋轉要素的情況,也存在使第一至第四動力傳遞要素中的任I個動力傳遞要素相對于變速器軸無法相對旋轉而使用為固定要素的情況。在前者的結構的情況下,第一至第四動力傳遞要素中的任I個動力傳遞要素成為轉矩的輸入部,與之不同的I個動力傳遞要素成為轉矩的輸出部。另一方面,在后者的結構的情況下,在固定要素以外的3個動力傳遞要素之間進行經(jīng)由各滾動部件的轉矩的傳遞,因此這3個動力傳遞要素中的任I個動力傳遞要素成為轉矩的輸入部,與之不同的I個動力傳遞要素成為轉矩的輸出部。因此,在該無級變速機構中,成為輸入部的動力傳遞要素與成為輸出部的動力傳遞要素之間的旋轉速度(轉速)之比成為變速比γ。例如,該無級變速器I配置在車輛的動力傳遞路徑上。此時,其輸入部與發(fā)動機(內(nèi)燃機等發(fā)動機)、旋轉機(電動機等)等的動力源側連接,其輸出部與驅動輪側連接。在該無級變速器I與驅動輪側之間有時也夾設有其他變速器(例如有級的手動變速器或自動變速器等)。在該無級變速器I中,將對作為輸入部的動力傳遞要素輸入了來自動力源的轉矩時稱為驅動時,將在減速時、慣性行駛模式下的行駛時對作為輸出部的動力傳遞要素輸入了與驅動時相反方向的轉矩時稱為被驅動時。
[0038]在此,在該無級變速機構中,第一及第二動力傳遞要素發(fā)揮被稱為牽引行星機構時的齒圈等的功能。而且,第三動力傳遞要素和第四動力傳遞要素分別作為牽引行星機構中的太陽輥和行星輪架發(fā)揮功能。而且,滾動部件作為牽引行星機構中的滾珠型小齒輪發(fā)揮功能。因此,該無級變速機構具備作為第一及第二動力傳遞要素的第一及第二旋轉部件10、20、作為第三動力傳遞要素的太陽輥30、作為第四動力傳遞要素的行星輪架40、作為滾動部件的行星滾珠50、作為變速器軸的軸60。該軸60固定于無級變速器I的框體CA、未圖示的車身等那樣的不動部上,設為相對于該不動部無法相對旋轉的圓柱狀或圓筒狀的固定軸。在該無級變速器I中,以在傾斜滾動平面上第一旋轉中心軸Rl與第二旋轉中心軸R2平行的狀態(tài)(圖1及圖2的狀態(tài))為基準位置。以下,關于該無級變速器I中的無級變速機構,使用圖2詳細說明。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