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泵總成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燃油泵總成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燃油栗總成。
【背景技術】
[0003]燃油栗總成包括法蘭蓋、儲油桶、儲油桶蓋、過濾網、燃油栗、濾清器以及液位傳感器,燃油栗總成安裝在油箱內,使儲油桶內的燃油保持在較滿狀態(tài),避免在傾斜路面燃油栗無法吸取燃油,燃油栗將儲存在油箱內的燃油過濾后輸送至噴油器的燃油管路內。
【發(fā)明內容】
[0004]鑒于【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旨在提供一種新的燃油栗總成。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燃油栗總成,包括有儲油桶、儲油桶蓋、燃油栗及濾清器,燃油栗和濾清器設置在儲油桶內,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油栗與濾清器相連接并形成“8”字形主體,濾清器的底部設置調節(jié)閥座,濾清器還包括殼體支架,殼體支架上設有燃油栗安裝座,殼體支架上集成有油路管道,油路管道供燃油栗與濾清器進行油路連接,燃油栗的出油口與濾清器的進油口通過集成的油路管道進行連接,燃油栗通過筒蓋和卡扣結構設置在燃油栗安裝座上,所述燃油栗的底部具有排氣和排燃油的噴射嘴,儲油桶的底部設有與噴射嘴銜接的連接座,連接座設有第一噴射流道,儲油桶的底面還設有噴射凹槽和焊條,焊條焊接在儲油桶的底面,焊條具有圓形部分,該圓形部分設置在連接座的底部,焊條與噴射凹槽形成第二噴射流道,第二噴射流道與第一噴射流道連通,儲油桶底部還設有第三噴射流道,第三噴射流道與第二噴射流道連通,并且儲油桶上還是有使第三噴射流道與油箱連通的孔道,儲油桶內設有隔離槽,隔離槽與第三噴射流道連通,隔離槽的槽口靠近在儲油桶桶口處,所述第三噴射流道與第二噴射流道上下錯位,第三噴射流道的下方設置為凹腔,孔道設置在凹腔內,所述第三噴射流道與第二噴射流道上下錯位,儲油桶上并位于第三噴射流道的下方設置為凹腔,孔道設置在凹腔內,第三噴射流道內還設有噴油嘴及濾網,所述連接座處設有防泄漏裝置,該防泄漏裝置設置在噴射嘴下方,防泄漏裝置包括密封座、密封塞以及彈簧,密封座設置在第一噴射流道內,密封塞設置在密封座下方,并且密封塞與密封座密封配合,彈簧設置在密封塞下方,所述儲油桶蓋與儲油桶通過卡扣固定連接,儲油桶蓋的下方設有安裝定位支架,安裝定位支架與“8”字形主體通過卡扣固定連接。
[0006]還包括液位傳感器,所述儲油桶上設有截面為“U”形的凹槽條,凹槽條上設有直線通道,凹槽條的一端設置直線通道的入口,凹槽條的另一端設置為直線通道的阻擋部,直線通道的一側并且位于凹槽條上設有定位卡口,所述液位傳感器包括傳感器座,傳感器座上設置有截面為“T”形的滑塊,傳感器座上設有與定位卡口配合定位的定位卡塊,滑塊通過直線通道設置在凹槽條上并且通過定位卡塊和定位卡扣配合定位。
[0007]定位卡口在儲油桶的高位、中位及低位設置三個,凹槽條配有“工”字形限位條。
[0008]所述凹槽條的下端為直線通道的入口,定位卡口設置成三角定位卡口,凹槽條在儲油桶上軸向設置。
[0009]所述調節(jié)閥座具有進油口、濾清器封蓋、出油接口、泄油口以及調節(jié)閥安裝腔,調節(jié)閥設置在調節(jié)閥安裝腔內,進油口從濾清器的底部伸入到濾清器內,濾清器封蓋設置在調節(jié)閥座進油口處,濾清器封蓋與濾清器的底部連接,進油口、出油接口和調節(jié)閥相連通,調節(jié)閥與泄油口連通,調節(jié)閥座采用導電塑料,調節(jié)閥座上還設有端子插片接口,端子插片接口設置插片或端子,插片或端子通過導線與燃油栗負極連接。
[001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8”字形主體結構更加緊湊、占用空間更少,調節(jié)閥座集成有出油接口、進油口、濾清器封蓋、泄油口以及調節(jié)閥安裝腔,并且調節(jié)閥座采用了導電材料,以及除靜電設計;儲油桶蓋除了作為儲油桶蓋外還作為“8”字形主體的安裝定位支架,使“8”字形主體安裝定位更加方便,卡扣結構連接方式使其安裝拆卸更加方便;液位傳感器通過新的安裝方式設置在儲油桶上,通過調整能夠設置在儲油桶的不同高度上,使總成通用性更強;將噴射嘴的噴射流道集成在儲油桶的桶體上,結構緊湊,同時充分利用噴射嘴的噴射保持儲油桶處于飽滿的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還增加噴射嘴處的防泄漏設計;因此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
【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及實施例的有關細節(jié)及工作原理。
[0012]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液位傳感器高位)。
[0013]圖2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液位傳感器中位)。
[0014]圖3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液位傳感器低位)。
[0015]圖4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凹槽條朝前)。
[0016]圖5為本發(fā)明中“8”字形主體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7]圖6為圖5中A-A剖視圖。
[0018]圖7為“8”字形主體與儲油桶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8為本發(fā)明中調節(jié)閥座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9為調節(jié)閥座無需設置調節(jié)閥的結構示意圖。
[0021 ]圖10為本發(fā)明中傳感器座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11為圖10中A-A剖視圖。
[0023]圖12為圖10中B-B剖視圖。
[0024]圖13為本發(fā)明儲油桶結構示意圖。
[0025]圖14為本發(fā)明儲油桶結構示意圖。
[0026]圖15為本發(fā)明儲油桶底部結構示意圖。
[0027]圖16為圖15中A-A剖視圖。
[0028]圖17為圖15中B-B剖視圖。
[0029]圖18為本發(fā)明中防泄漏裝置處于密封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19為本發(fā)明中防泄漏裝置處于非密封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1]參見附圖,本實施方式中燃油栗總成,包括有儲油桶1、儲油桶蓋2、燃油栗3、液位傳感器7、過濾網及濾清器4。
[0032]燃油栗3和濾清器4設置在儲油桶I內,燃油栗與濾清器相連接并形成“8”字形主體。濾清器4包括殼體支架41,殼體支架41上設有燃油栗安裝座42,殼體支架上集成有油路管道45,油路管道供燃油栗與濾清器進行油路連接,燃油栗的出油口與濾清器的進油口通過集成的油路管道進行連接。燃油栗3通過筒蓋43和卡扣結構44設置在燃油栗安裝座42上,參見附圖,燃油栗和濾清器兩個主體呈圓柱形的相互連接成“8”字形主體?!?”字形主體結構更加緊湊,而且無需額外的管子進行燃油栗與濾清器的油路連接,占用空間更少,安裝時將整個主體結構進行安裝,更加方便。本實施方式中卡扣結構(包括下面介紹的卡扣結構)的具體結構可以為U形環(huán)鉤和帶斜面的倒鉤,不再贅述。
[0033]儲油桶蓋2與儲油桶I通過卡扣結構21固定連接,儲油桶蓋的下方設有安裝定位支架,安裝定位支架與“8”字形主體通過卡扣結構23固定連接。儲油桶蓋除了作為儲油桶蓋外還作為“8”字形主體的安裝定位支架,安裝時,可以先將燃油栗和濾清器的“8”字形主體安裝在儲油桶蓋上后,再將儲油桶蓋與“8”字形主體整體安裝在儲油桶內,使“8”字形主體安裝定位更加方便,卡扣結構連接方式使其安裝拆卸更加方便。
[0034]濾清器4的底部設置調節(jié)閥座6,該調節(jié)閥座6具有進油口61、濾清器封蓋62、出油接口63、泄油口64以及調節(jié)閥安裝腔,調節(jié)閥66設置在調節(jié)閥安裝腔內,進油口從濾清器的底部伸入到濾清器內,濾清器封蓋設置在調節(jié)閥座進油口處,濾清器封蓋與濾清器的底部連接,進油口、出油接口和調節(jié)閥相連通,調節(jié)閥與泄油口連通。調節(jié)閥座采用導電塑料,調節(jié)閥座上還設有端子插片接口,端子插片接口設置插片或端子,插片或端子通過導線與燃油栗負極連接。調節(jié)閥座集成有出油接口、進油口、濾清器封蓋、泄油口以及調節(jié)閥安裝腔,更加實用,并且調節(jié)閥座采用了導電材料,以及除靜電設計,能夠將液體流動產生的靜電進行消除,更加安全。如果無需設置調節(jié)閥,可以將與調節(jié)閥相連通的通道封住即可,調節(jié)閥座的通用性更強。
[0035]儲油桶I上設有截面為“U”形的凹槽條11,凹槽條上設有直線通道12,凹槽條的一端設置為直線通道的入口,凹槽條的另一端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