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榫部的形式。榫部14開有第二孔a3,第二孔垂直于框架C延伸于其中的平面。
[0052]孔al、a2、a3在將零件放置在機身的主要結(jié)構(gòu)中前就已經(jīng)在這些零件中制成。這些孔已具有用于零件的后續(xù)裝配所需的最終直徑,因而無需制孔或磨削的額外操作。
[0053]因此,其尺寸為最終尺寸的零件的定位應(yīng)是精準(zhǔn)的,以使零件能夠被裝配在一起。這項工作由于橫梁是較長的零件因而更加復(fù)雜/棘手。
[0054]在圖1中所示的位置,橫梁的自由端部12靠近框架的鎖定部14放置,從零件的相對定位來看,橫梁的自由端部位于鎖定部的上方。
[0055]使用相對于框架C定位橫梁T的定位裝置20,以便以十分精準(zhǔn)的方式(大約幾絲米)使兩個第一孔al和a2與第二孔a3幾何對應(yīng)(對齊)。
[0056]定位裝置20確保沿三個幾何軸線的相對定位,即沿第一幾何軸線X(水平軸線)、第二幾何軸線Z (豎直軸線)和第三幾何軸線Y (水平軸線)的相對定位。軸線Z和軸線Y包含在框架的平面內(nèi),并且垂直于孔al、a2和a3的軸線,而軸線X平行于孔的所述軸線。
[0057]定位裝置20包括:
[0058]-用于沿第一幾何軸線X相對于第二孔a3定位兩個第一孔al、a2的第一定位元件22 ;
[0059]-用于沿第二幾何軸線Z和第三幾何軸線Y相對于第二孔a3定位兩個第一孔al、a2的定位部件24、27、28、29。
[0060]第一定位元件22的功能在于確保橫梁、因而確保兩個第一孔al、a2相對于框架、因而相對于第二孔a3的對中。
[0061]第一元件22例如以可拆卸的方式,布置在榫部14的上方,以便優(yōu)先地與通常經(jīng)由上方安置的橫梁的自由端部12接觸。
[0062]第一對中元件22例如是被添加的零件(例如墊塊),該零件的上部部分呈楔部22a的形式,楔部用于與橫梁的自由端部配合。墊塊22的下部部分22b或底部被加大以更為穩(wěn)固地坐落在榫部14的上部部分14a上。
[0063]墊塊例如膠合到榫部上。
[0064]前述定位部件更特別地包括第二定位元件24,該第二定位元件適于沿第二軸線Z相對于第二孔a3定位/對中(已沿第一軸線X定位的)兩個第一孔al、a2。
[0065]第二定位元件24例如以可拆卸的方式,放置在榫部14的下方,以用作橫梁的自由端部12的豎直擋塊。
[0066]第二元件24例如是墊片,該墊片安裝在榫部的位于孔a3下方的部分14b中。墊片例如呈U形形狀,其開口與榫部的前述下部部分14b接合,U形的兩個分支因而環(huán)繞該部分。
[0067]定位部件還包括部分放置在自由端部12上、部分放置在榫部14上的多個幾何標(biāo)記。這些幾何標(biāo)記用于一旦第一孔al和a2以及第二孔a3已沿第一軸線X和第二軸線Z相對于彼此定位,便沿第三軸線Y彼此對齊。幾何標(biāo)記與第三軸線Y的對齊確保了孔al、a2、a3沿該軸線的相對定位/對中。
[0068]幾何標(biāo)記例如呈銷的形式,其中的兩個銷27、28分別形成在自由端部的兩個臂部12a、12b中的每一個的上表面上(在設(shè)置在兩個臂部之間的凹口的兩側(cè)),豎向垂直于孔al和a2的中心軸線。
[0069]第三銷29形成在榫部的上部部分上,豎向垂直于孔a3的中心軸線。墊塊22被定位成相對于銷29縮退,位于銷29與墊塊所倚靠的框架內(nèi)周緣之間。
[0070]如圖2所示,定位裝置還包括定位在橫梁的自由端部12的上方的定位工具30。該工具適于按照指令使幾何標(biāo)記28、27和29沿第三軸線Y幾何對應(yīng)或?qū)R。
[0071]工具30例如是用于調(diào)整銷的調(diào)整鉗夾,根據(jù)待施加的調(diào)整力的值,該調(diào)整鉗夾可以是液壓型、電動型、手動型。
[0072]工具還可選地配備有力限制器,以保證零件安全。
[0073]現(xiàn)在參照圖3至圖15,將對相對于框架C定位橫梁T的定位方法以及橫梁與框架的裝配進(jìn)行描述。
[0074]如圖3 (飛行器機身的主要結(jié)構(gòu)的橫截面)所示,橫梁T首先被固定到框架C的(與鎖定部14相同的)鎖定部或固定部15。為此,經(jīng)由上方(圖4)引導(dǎo)橫梁的(與端部12相同的)呈叉頭形狀的自由端部17,并且使其下降以將框架的突出部15引入到設(shè)置在叉頭17的分開的壁部之間的凹口中。
[0075]一旦被如此定位(圖5),自由端部17和突出部15就通過在這兩個零件的對應(yīng)孔中進(jìn)行螺栓連接而被裝配在一起。圖3示出了在其兩個端部中的僅一個端部17被固定的橫梁T,而另一個自由的相對端部12有待相對框架的鎖定部14定位并有待與框架的鎖定部14裝配在一起。出于說明的需要,端部12和框架的鎖定部14之間的間隔被特意放大。實踐中,該距離約為幾毫米。
[0076]橫梁的自由端部12相對于框架的鎖定部14的定位需要使用參照圖1和圖2所描述的定位裝置20。
[0077]圖6至圖8相繼示出了自由端部12 (叉頭)沿著第一幾何軸線X相對于鎖定部14(榫部)的定位。
[0078]將自由端部12引導(dǎo)到鎖定部14的上方,并且(手動地或使用升/降機械)使其豎直下降,使得叉頭與第一定位元件22接觸。如圖7所示,叉頭的兩個臂部12a、12b中的一個觸碰墊塊的上楔部22a的斜邊部中的一個,并且隨橫梁下降而在該斜邊部上滑動。這使得將叉頭的兩個臂部12a、12b定位在墊塊的兩側(cè),從而使叉頭以墊塊為中心(圖8)。
[0079]因此,第一孔al和a2沿第一軸線X相對于第二孔a3定位。
[0080]在圖7和圖8中,沿第三軸線Y的孔的定位的缺乏是明顯的(沿第二軸線Z的定位的缺乏也是存在的但不可見)。
[0081]圖9和圖10相繼示出了自由端部12沿第二幾何軸線Z相對于鎖定部14的定位。
[0082]在所述實例中,自由端部12已沿第一軸線X相對于零件14定位。
[0083]在圖9中,一方面孔al、a2、另一方面孔a3沿兩個軸線Z和Y的相對定位的缺乏是明顯的。
[0084]橫梁T繼續(xù)下降,直至叉頭的臂部的下表面12al、12bl與第二定位元件24 (墊片)接觸,尤其是與墊片所形成的U形件的分支接觸。該第二元件24因此形成沿第二軸線Z的擋塊(圖10)。
[0085]在圖10所示的位置,孔al、a2和a3已沿第二軸線Z彼此相對地定位。
[0086]僅還存在沿第三軸線Y的定位的缺乏。
[0087]注意到,例如,一旦橫梁的自由端部12下降到低于第一定位元件22的高度(圖9和圖10),就拆卸該第一定位元件。
[0088]圖11至圖13相繼示出了自由端部12沿第三且最后的幾何軸線Y(該軸線對應(yīng)于橫梁的縱軸線)相對于鎖定部的定位。
[0089]該最后的定位步驟通過圖2的工具30實施,該工具例如是緊固在橫梁上、例如緊固在橫梁的兩個縱向鏤空側(cè)面上的鉗夾。工具的主體32以鎖緊的方式安裝在側(cè)面的縱向上邊上,其中側(cè)面在圖11中由附圖標(biāo)記40表示。
[0090]工具的頭部34包括夾持構(gòu)件36,夾持構(gòu)件適于一方面鎖緊在兩個銷27、28上、另一方面鎖緊在銷29上,并且適于相對于彼此移動,以便引導(dǎo)銷27、28與銷29 (沿軸線X)對齊。
[0091]以未在附圖中示出的方式,夾持構(gòu)件36 —方面包括適于鎖緊在兩個銷27、28上的一個或多個第一夾持構(gòu)件,另一方面包括適于鎖緊在銷29上的一個或多個第二夾持構(gòu)件。第一夾持構(gòu)件適于通過驅(qū)動部件(電機等)沿軸線Y相對于第二夾持構(gòu)件移動(或反過來第二夾持構(gòu)件相對第一夾持構(gòu)件移動),其中所述驅(qū)動部件與工具、例如工具的主體32成一體,并且(通過工具上的外部控制裝置或遠(yuǎn)程控制裝置)被控制以驅(qū)動第一夾持構(gòu)件沿軸線Y相對于第二夾持構(gòu)件的運動(或反過來第二夾持構(gòu)件相對第一夾持構(gòu)件的運動)。
[0092]實際上,工具沿軸線Y在銷29上施加拉力,以使銷29與銷27和28幾何對應(yīng),因而實現(xiàn)對圖3所示的框架C的壓縮(根據(jù)框架的設(shè)計、并且由于框架適合抵抗由飛行中飛行器機艙的增壓引起的力,框架在其平面內(nèi)具有一定的伸縮性)。
[0093]銷27、28(根據(jù)設(shè)計)精準(zhǔn)地以穿過兩個第一孔al、a2中的每一個的中心的豎直軸線為中心。
[0094]對于銷29,該銷(根據(jù)設(shè)計)精準(zhǔn)地以穿過第二孔a3的中心的豎直軸線為中心。
[0095]考慮到這種布置,三個銷27至29的對齊確保了三個孔沿第三軸線Y相對于彼此的定位。
[0096]圖12和圖13分別以側(cè)視圖和頂視圖示出了這些孔沿三個幾何軸線X、Z和Y的最終相對定位。
[0097]采取這種定位,這些孔在例如約幾絲米的給定的公差范圍內(nèi)彼此幾何對應(yīng)。隨后,將錐形接頭類螺釘42(圖14)插入到這些孔內(nèi),以完善這些孔相互之間的對中。
[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