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7]如圖7所示,一對轉子63A、63B收容于殼體主體61A,且在殼體主體61A的內部相互嗤合。一對轉子63A、63B的一方的轉子63A(以下稱為“驅動轉子63A” )的旋轉軸由輸入旋轉軸62構成,輸入旋轉軸62旋轉的話則驅動轉子63A向與輸入旋轉軸62的旋轉方向相同方向旋轉。并且,嚙合于驅動轉子63A的另一方的轉子63B(以下稱為“從動轉子63B”)從動于驅動轉子63A而向與驅動轉子63A的旋轉方向相反方向旋轉。由此,由驅動轉子63A、從動轉子63B及殼體主體61A封閉的空間的空氣被擠出,從殼體主體61A的上表面前方區(qū)域開口61A1吐出。
[0158]出口殼體31是將從增壓器6吐出的空氣分配到左右的各氣缸列12A、12B的部件,由鋁等輕金屬或FRP、預浸漬等合成樹脂形成。由此,能夠使出口殼體31輕量化,進一步,通過由輕金屬鑄造或由合成樹脂一體地形成出口殼體31,從而能夠容易地制造。
[0159]另外,出口殼體31在左右的各氣缸列12A、12B的前后方向中央以橫跨左右的各氣缸列12A、12B的方式設置。出口殼體31形成為以左右方向為長方向,以前后方向為短方向的平面視的矩形且使高度方向較低的長方體形狀,出口殼體31的上表面以從后方向前方漸漸變低的方式傾斜(參照圖8)。
[0160]另外,出口殼體31具有將從增壓器6吐出的空氣分配到左右的各氣缸列12A、12B的分配通路32。分配通路32沿出口殼體31的外形而形成,其頂面32A與出口殼體31的上表面相同,以從后方向前方漸漸變低的方式傾斜。由此,從增壓器6吐出的空氣(進氣)與分配通路32的頂面32A傾斜地碰撞,因此進氣與頂面32A接觸的面積變大,與直角地與頂面32A碰撞的情況相比能夠降低碰撞音。即,能夠降低因來自增壓器6的吐出壓而產生的放射音。[0161 ]另外,分配通路32在出口殼體31的下表面在左右方向中央開口。出口殼體31的中央開口 33形成為與設置于殼體主體61A的凹部相同(以左右方向為短方向、以前后方向為長方向的矩形形狀),在其周圍具有平坦的接合面。并且,在該接合面接合殼體主體61A的接合面,通過六個螺栓在出口殼體31安裝增壓器6。由此,在出口殼體31的左右方向中央懸掛有增壓器6。
[0162]另外,分配通路32在出口殼體31的下表面在左右方向兩側開口。出口殼體31的左右的各開口 34A、34B形成為比中央開口 33小的矩形形狀,在其周圍設置有具有平坦的接合面的凸緣。
[0163]另外,分配通路32在成為左右方向中央的頂面具有向下方突出的棱32A1。棱32A1沿前后方向設置,且將分配通路32分為左右兩個。因此,從中央開口 33導入的空氣被棱32A1分配到右通路與左通路,分配到右的空氣從右開口34A吐出,分配到左的空氣從左開口34B吐出。由此,從增壓器6吐出的空氣(進氣)的向左右的各氣缸列12A、12B的分配性得到提高,對左右的各氣缸列12A、12B均等地供給進氣。
[0164]分配通路32在出口殼體31的后表面在左右方向中央開口。如圖8所示,出口殼體31的后表面開口是連通于后述的旁通通路691的開口,形成為圓形形狀,在其周圍具有平坦的接合面。并且,旁通殼體69接合于該接合面,通過兩個螺栓在出口殼體31安裝有旁通殼體69 ο
[0165]旁通殼體69具有使從增壓器6吐出的空氣在進口殼體61Β旁通的旁通通路691。旁通通路691在旁通殼體69的前表面與下表面開口。旁通殼體69的前表面開口形成為與出口殼體31的后表面開口大致相同,且如上所述,連通于出口殼體31的后表面開口。
[0166]在旁通殼體69的下表面設置有旁通閥66。旁通閥66的下表面連接于進口殼體61Β,旁通通路691與進氣通路經由旁通閥66連通。由此,從增壓器6吐出到出口殼體31的空氣(進氣)的一部分經由旁通通路691回到進氣通路,從而調整吐出空氣壓(吐出進氣壓)。另外,通過旁通閥66調整返回空氣壓(返回進氣壓)。
[0167]如圖7所示,左右的各中冷器5Α、5Β分別冷卻從增壓器6吐出的分配到左右的空氣,在增壓器6的左右兩側且在比左右的各搖臂蓋29更靠上方對左右的各氣缸列12Α、12Β分別設置。
[0168]左右的各中冷器5Α、5Β在左右為相同的結構,構成為具備:箱體51、收容于箱體51的中冷器芯52及配置于箱體51的周圍的多個柱環(huán)55。
[0169]箱體51收容中冷器芯52,由FRP、預浸漬等合成樹脂或鋁等輕金屬形成。由此,能夠使箱體51的輕量化,進一步,通過由合成樹脂一體成形或由輕金屬鑄造箱體51,從而能夠容易地制造。
[0170]箱體51具有以左右方向為短方向,以前后方向為長方向的平面觀察下為矩形的長方體形狀,在其內部具有從出口殼體31供給到進氣歧管4Α、4Β的空氣所通過的進氣通路。進氣通路在箱體51的上表面與下表面開口。
[0171]箱體51的上表面開口形成為與出口殼體31的左右的各開口 34Α、34Β相同(以左右方向為短方向,以前后方向長方向的矩形形狀),在其周圍具有平坦的接合面。并且,在該接合面接合設置于出口殼體31的凸緣的接合面。另外,箱體51的下表面開口形成為與上表面開口相同(以左右方向為短方向,以前后方向為長方向的矩形形狀),在其周圍設置具有平坦的接合面的凸緣。
[0172]中冷器芯52用于冷卻在進氣通路流動的空氣,且設置成貫通有冷卻水所通過的管,冷卻水從箱體51的外部供給且向箱體51的外部排出。并且,管的入口側54A(參照圖1)配置于箱體51的前表面的上側,出口側54B(參照圖1)配置于箱體51的前表面的下側。由此,冷卻水所包含的氣泡向上方排出。
[0173]多個柱環(huán)55將負荷從出口殼體31傳遞到進氣歧管4A、4B,用于保護箱體51,本實施方式的多個柱環(huán)55由六個構成,在箱體51的凸緣與出口殼體31之間以大致相同的間隔而配置。
[0174]六個柱環(huán)55的每一個是插通螺栓的圓筒狀的筒體,在其兩側具有圓板狀的凸緣。柱環(huán)55的高度設定為與從箱體51的凸緣的上表面至出口殼體31的下表面為止的高度相同或高出與墊片(未圖示)的厚度對應的量。
[0175]并且,六個螺栓的每一個貫通出口殼體31的凸緣、柱環(huán)55,以及箱體51的凸緣,螺合于在進氣歧管4A、4B的后述的凸緣設置的內螺紋,使出口殼體31、中冷器5A、5B及進氣歧管4A、4B—體化。由此,負荷從出口殼體31傳遞到進氣歧管4A、4B,箱體51得到保護。
[0176]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用于對設置于左右的各氣缸列12A、12B的多個氣缸(三個氣缸14A、14B)分配空氣(進氣),由鋁等輕金屬或FRP、預浸漬等合成樹脂形成。由此,能夠使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輕量化,進一步,通過由輕金屬鑄造或由合成樹脂一體形成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能夠容易地制造。
[0177]本實施方式的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還用于支承增壓器6、出口殼體31及左右的各中冷器5A、5B,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體地形成,分別設置于中冷器5A、5B的下表面與氣缸蓋2A、2B的接合面之間。
[0178]然而,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發(fā)動機主體10采用偏移曲柄結構,右側的氣缸列12A(圖2中的左側的氣缸列)的高度配置于比左側的氣缸列12B (圖2中的右側的氣缸列)高的位置,從而于高度產生差,在右側的氣缸列12A與左側的氣缸列12B中,在進氣端口 27的入口開口也產生相同的高度差。
[0179]因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中也是,在右側的氣缸列12A與左側的氣缸列12B中也在安裝高度(進氣端口 27的入口開口)產生相同的高度差(H2-H1)。
[0180]由此,在本實施方式的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中,設定使右側的氣缸列12A(圖7中的左側的氣缸列)側的進氣歧管4A(以下稱為“右側進氣歧管4A”)比左側的氣缸列12B(圖7中的右側的氣缸列)側的進氣歧管4B(以下稱為“左側進氣歧管4B”)短,出口殼體31及懸掛于出口殼體31的增壓器6成水平姿勢。其結果,右側進氣歧管4A的支承剛性比左側進氣歧管4B的支承剛性高。
[0181]另外,由于輸入旋轉軸62(參照圖2)配置于右側的氣缸列12A側,因此在支承剛性較高側(右側進氣歧管4A側),配置于發(fā)動機主體10中位于前側的一側(右側的氣缸列12A),能夠抑制增壓器6的振動。
[0182]另外,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從左右的各中冷器5A、5B向左右的各氣缸列12A、12B沿搖臂蓋29的外形彎曲,支承增壓器6、出口殼體31及左右的各中冷器5A、5B。另外,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具有與中冷器5A、5B的接合面相對的驟增部,且具有從驟增部向設置于左右的各氣缸蓋2B的各進氣端口分支的分岐通路。
[0183]驟增部在中冷器5A、5B的接合面開口,且各分岐通路在接合于各進氣端口27的各接合面開口。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的驟增部開口形成為與箱體51的下表面開口相同(以左右方向為短方向,以前后方向長方向的矩形形狀),在其周圍設置有具有平坦的接合面的凸緣。
[0184]并且,在該接合面接合有設置于中冷器5A、5B的凸緣的接合面,如上所述,六個螺栓的每個貫通出口殼體31的凸緣、柱環(huán)55,以及箱體51的凸緣,螺合于在進氣歧管4A、4B的凸緣設置的內螺紋,使出口殼體31、中冷器5A、5B及進氣歧管4A、4B—體化。
[0185]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的各進氣端口接合面開口形成為與氣缸蓋2A,2B的上游側端口開口相同(前后方向上較長的橢圓形),在其周圍設置有具有平坦的接合面的凸緣。并且,該接合面接合于在氣缸蓋2A、2B設置的接合面,對于各左右的氣缸列12A,12B,四個螺栓的每一個貫通進氣歧管4A、4B的凸緣,并螺合于在氣缸蓋2A、2B的凸緣275設置的內螺紋,將使出口殼體31、中冷器5A、5B—體化了的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安裝到氣缸蓋2A、2B。
[0186]另外,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在相鄰的分岐通路之間具有連結壁。連結壁相互連結相鄰的分岐通路,且閉鎖相鄰的分岐通路之間而在左右的氣缸列12A、12B間形成通道狀的空間。另外,在連結壁的壁面形成有加強用的肋。由此,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的內側被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的連結壁保護,確保配置于進氣歧管4A、4B的內側的燃料噴射裝置8、9的配管(高壓輸送管82A、82B,低壓輸送管92A、92B等)及部件(直噴器81、端口噴射器91等)的安全性。進一步,由于連結壁在左右的氣缸列12A、12B間形成通道狀的空間,因此連結壁的兩側壁面具有對在通道狀的空間流動的空氣進行導向的功能,由此,還能夠期待配置于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的內側的燃料噴射裝置8、9的配管及部件的冷卻效果。
[0187]另外,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在下端部具有左右連結部。左右連結部以使左右的各進氣歧管4A、4B的下端部相互橋接的方式連結。左右連結部也可以在前后方向兩側或前后方向設置間隔而在多處地方設置,進一步,也可以以構成底壁的方式在前表面設置。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